美文网首页
人过四十

人过四十

作者: 梦想成真_ca08 | 来源:发表于2019-11-27 21:10 被阅读0次

    王正贤/文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到四十,正好处于东西之间,随波逐流。象浪头上的浮游物,上下颠簸中漂向依旧模糊的彼岸。遇到逆流还稍能挣扎片刻,于是生命的价值好像都在这挣扎中产生。有风就不大一样了,刚才还模糊的对岸,“忽”的一声便到达。不及回味,更难思索,就被拍到岸上苟延残喘。
    以上就是我脑海中的人至不惑的场景。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秋去冬来,寒消暑至。早些年幻想的东西,觉得离我还那么远,早着呢,慌什么?着什么急?理由象日子一样来去自如,得过且过中从来不觉得紧迫,自然的很。现在这些东西竟一齐拥来——象慌忙中招呼来宾一样,谁该上座谁该偏座。上座虚留着,总想着下一个就是贵宾,谁知等来等去,待都落座了,方才发现那个虚留的上座,原来就是不经意间对自己身后事的预置——可不是,自己就是那个张罗半生忙着迎座的贵宾。
    想到这里,自己不免哑然失笑。

    人过四十,好像大多数已看惯了眼前的一切。来的来了,去的去了。“应该”这个概念在脑子里慢慢淡化。什么该什么不该好像模糊起来。来了就应对安置,去了就弥补挽留。一切云淡风轻,略显从容。

    人过四十

    四十岁的心态如此,服饰上也以便宜实用舒适为主。岁月去了,痕迹会在身体的某个方面凸显出来,渐渐会露出本来的面目,象山沟里小溪流经的水潭——多水的季节,自然风景无边,单到秋冬枯水,潭底石头落叶毕现,尽显自然之形。人到了这个年龄,有的在从容中倒着急起来——细微之处的修饰装点是必不可少的,大刀阔斧的整改也是势在必行的。像忙着往潭里注水,挽留一抹景色。可是心里边儿已经在犯嘀咕了:美容师技艺再高超能把老虎美化成梅花鹿吗?可是一眨眼的工夫,就自己骗自己: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怎么就不能呢!于是就乖乖的躺在了整容手术台上。不过这样做于人于己也都好,起码比不加讲究要强的多。衣服穿戴永远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会有经久不绝的吸引力。不过,到这个年龄挑选时已不再单纯的看商品的宣传和货色——在相中之前总是将手先伸到自己衣兜里,摸一摸那几张软沓沓的纸币,斟酌一下是否还有它用后再做决定。到了这个年龄,直觉的判断已不再左右自己的行为,理性全面的考虑已开始束缚出口的言论。如此,言行举止方能稳重而老练,含蓄而显知性。

    人过四十

    穿着舍去宽大抛却廋小,只在暂时适中和大方上下功夫。这样给人的感觉不再是眼前一亮,而是一杯醇厚浓浆,不动声色而香远自发。
    其实这个年龄都已事事居“中”,既不前卫又不落伍,事事办得自然妥帖。朋友聚会买醉时喝得在凳子下打滚,已不属于这个年龄;大街上发型装颜新潮的惹眼,看着也只是淡然一笑,心里再难有往日的波澜。曾经斗法辨理,争的脸红脖子粗,斗胜辩赢,像个小屁孩儿高兴的几天都能拿手指头当糖吃,斗败呢,约定时间再来个华山论辩。现在这些当然好像都成过去式了。辩论当然都有,理不辨不明,但有很多的人情味儿已融入在内。理论的胜负虽说重要,但事实上情比理好像更胜一筹——已成为这个年龄的公认。所以最后吃亏的总是理。因为理或许就是个活的东西。它不好偏,在人群当中居中视为最好。就像本打算上街买苹果和香蕉,最后却提着橘子回来,原因当然可能与卖橘子的认识,也可能橘子吃起来更实惠,既然都是水果,吃啥不行?于是橘子就成了居中的代表物。既有水果交付家人,又彰显人情世故,理所应当的,苹果和香蕉只能舍去了。
    细想一下,这个年龄办的事多少有些可怜与无奈。不过也符合罗素所言:中国人于艺术上工于细腻,在生活上则通于人情。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到了这个年龄,与世做文,已不再加载那么多的修饰与点缀。浮华之气渐消,妙文也不能曲高和寡。艰涩难懂的文章,除去专业论文外,就是有附庸卖弄高深之嫌,哪抵得上信手掂来,浑然天成,如平时讲话那样平淡从容,不需字斟句酌,而直抵人心。所以这个年龄为文易简,似平淡妆容,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等,不加点缀的句子得以流传,千古而不衰,品物流行,落于天成方为工妙。古人的审美意趣,虽然需要我们再三趋步追赶,但到了四十多岁或许能窥见其皮毛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过四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pm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