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看风云多变幻,且凭鱼鸟自在游
——己亥秋月武汉新课堂演示学习随感
温景祥
八月底以来奔忙于各种琐碎事务之间,每至静夜反思,竟无一日感到内在的充实,摆在桌上的书也没看几页,匆匆忙忙、恍恍惚惚,到了九月二十号下午终于有机会稍作逃离,以作反观。虽说做个小备长也不算什么重要的工作,但为什么让自己如此的仓皇呢?果真是自己的学识不够、钻研不透吧,那么该怎样回归到应有的节奏,让自己从容不迫而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呢?这两天的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诸多不足,希望能对自己的状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这两天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做示范课与报告的专家都是全国著名的,虽说没有成为什么教育教学专家的野心,但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不足,并且从他们的从容与丰厚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总结心法,苦练内功
对于一个语文教师而言,在文史哲方面具有准确、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才能站稳讲台,顺应变化。在信息来源多元、信息获取便捷的今天,语文教师要能洞察世事、高瞻远瞩,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所以,语文教师的阅读内容、读书方法、研究思路都应该得到适当的提升。如这两天带来示范课的吴欣歆、余党绪、熊芳芳、谭小红四位老师,她/他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能从平常中出新意,能从现象中到本质,这需要自己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具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需要自己对历史文化、现实社会有更加深远的思考。如吴欣歆老师在引导学生去研读《诗经》时,能牢牢抓住文学文本本身与文本之外方方面面的关键点,并将这些核心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对于研究程序与研究角度有清晰而深远的思考。余党绪的课蕴含了他前期对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进行思辨性阅读的功力,熊芳芳老师在分析《促织》时关注到了人的命运与社会体制的关系问题,谭小红老师从“抖音”出发,关注了多媒介阅读的时代,人的思维与人的发展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有长期积淀和独特修炼心法才能到达的高度。
就个人而言,自工作以来虽然也不废读书,但躲进小楼成一统,全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总沉浸在历史文化与书画艺术欣赏这些内容上。自这个暑假读完王荣生主编的“教什么系列”,并且读完基本关于学习心理与课程理论的著作之后,才稍有一些心得,这个暑假在撰写关于书写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论文过程中,对自己的种种不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幸好功夫不负有心人,修改五遍之后,那篇关于阅读的论文也终于被接受了。今后的阅读,虽然可以继续朝着自己的爱好出发,不过更应该练就自己解读文本的思维能力,将自己的逻辑思维真正提升起来,我们在思考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时候,为什么不首先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让自己在语言学、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思考方面有更充分的发展呢?
二、沉静笃实,精准突破
接受了多场新课标的培训,自己对新课标的内容也前前后后翻阅了几遍,各类专家的引领也越来越清晰,此时最需要的,确实自己沉静笃实的状态。最近不太淡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各种观念的冲击:有些人折腾了一些新花样,赚到了一些新成果,成就了一些新功名,自己要不要跟风贴金?学业水平标准不清晰,考查方式不确定,改变以往那样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点并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如何平衡各方面的诉求,完成更方面的任务,让教学有序而有质量地开展?如何让大家在某些基本能力训练上达成一致的意见,而又同时保持各自的特色,做到和而不同、交流碰撞地发展呢?
许许多多的问题迎面而来,自己显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未能全面深刻地做好准备,所以总使自己处于被动状态。经过这两天的反思,我初步确定自己的前进方向,希望自己能够沉静笃实,对于各种问题能够精准突破。
所谓沉静笃实,就是把握核心内容、专注核心素养,认真钻研新高考,在高位思想的指引下制定三年能力养成计划。这两天的专家报告提供了一些信息,也隐藏了一些信息。陆志平教授解读新课标内容的时候,将新课标放到千百年历史背景下来分析,放到不同文明思想的背景下来衡量,放到现实困境与发展前瞻来考量,让我对于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有更加准确的把握,让我在制定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策略上有更加清晰的思路。王本华老师将编写教材的经历和思考娓娓道来,让我对于专家们在语文教学与考试的思考有一点理解。经过学习,明白专家们强力推行“任务群学习”、“真实情境教学”的初衷,这不同于某些用花样博取眼球的方式,需要教师在更全面、更深刻思考语文之下进行。当然,这也对命题专家有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教学还是命题,都需要读熟、读透文本,都需要在文化层面上、心理层面上、发展层面上综合考虑。
而精准突破,就是需要明确规划训练的内容与目标,需要落实训练的程序与监控训练的成果。我们依旧是新课标、旧教材、新高考,所以要重新全面思考三年后高考考试的内容与形式,提早准备,分解训练。如练字,虽然尝试了三周,但效果还不够明显,学生们的意识也没有得到强化,许多人也没有真正去领会字帖,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自己未能找到最合理的训练思路,所以让老师们都持着怀疑的态度,这是探索性的实验,需要挑选更加合适的范本,提供更加清晰而更具操作性的办法。如背诵篇目,虽说考试院还没有最终公布篇目,王本华老师已经否定了七十二篇的说法,可以从课标与课文精讲内容、课文背诵要求重合部分出发,把最重要的篇目落实了,把一些超出能力范围又没有明确要求的内容去除,真正做到给师生减负。然后就是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了,书评要继续写,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对文本作精准的解读,也可以借助文本分析提升学生的思考,关键是选取的材料与主题,要符合新高考的方向,要符合高考思维能力的要求,要将专题群文的内容拓宽并纵深,真正拓宽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品位、培养学生的额情怀。
三、顺应变化,创新融合
顺势而为不是随波逐流,是要有底气、有方向、有毅力地改变自己。今天谭小红老师的“当代文化参与——‘抖音’现象的文化思考”让我感受颇深。在课堂上,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熟悉调查问卷制定的原则与艺术,清晰自己设置的问题与社会现实和社会思想引领方面的关系;(2)能运用逻辑思维分析种种现象,能看到现象背后的社会人生,能看到现实生活中种种表象背后的文化心理,能关心社会思想的发展,能弘扬正能量,有家国情怀。在学生的现场表达中,可以看到他们深厚的阅读积累与独到的社会见解,而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多数学生,在拼分数的学科学习中,难有这样的能力和情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综合分析下判断、在深刻思考下表达,不能说自己已经做好了自己的工作。
听着谭老师的课,我构思着智慧课堂展示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谭老师让学生去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思考,所以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课堂更加具有针对性。谭老师展示了关于抖音的调查问卷、指定群体对于抖音的态度、不同媒体关于抖音的评论、抖音的广告等内容,让学生站在文化思想的背景下观察社会现象,提升自己的认识,在拟调查问卷、写调查报告等方面有具体的训练。这其实在提示我们,对于许多新事物,要怀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同时又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思考,在交流碰撞中自然会引导学生走向理性,自然能引导学生从更高远、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生活,然后真正的语文学习动力。
四、返回语文,从容不迫
或许真的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真的感受到了年华逝去带来的内在紧迫感,真的感受到了一无所成的焦虑与空虚,所以越来越不能在本真的语文世界里沉醉了,许多努力都显得越来越功利。这些外化语文,走向功利的想法包括——出于对评职称的考虑,总想着给自己积累几张证书的想法;因为有对成就感的获得需求,总想抓住什么机会,不能沉下心理好好钻研教学,不能沉下心来好好读书写字,越来越容易焦虑,越来越缺少耐心。
麻烦都是自找的,要有一颗平常心,要牢记“烦恼即菩提”这句话,在修炼自己的道路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在处理世俗种种事务时从容不迫。既然很多事情不得不去面对,就提前做好准备,慢慢地打磨,充实自己,深入浅出。既然自己已经无法改变命运,不妨且听风吟、且看月幻、且感变化,回归到学习者、探索者的位置来,让自己真正成为一本丰厚的书、有趣的书,吸引着学生去阅读。做本色的自己不容易,但能至诚,自然能够得到大家的理解吧,虽然才拙,或遭耻笑,但也能确保无虞,平安地完成任务,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充实。这两天的培训,见识到刘老师的真诚与卓越,真的照见了自己的肤浅与急躁,一名语文老师,简简单单地,多好。
似乎越来越难适应这个世界了,但又有什么是容易的呢?轻轻松松的状态从来不属于自己,只能安于本分,继续默默地奋斗吧。某天在书店翻看《近思录》,印象中有这么一句话——凡事到了难处,便是精进之时。这一个多月,我一直问自己为什么过得这么难,或许正是“困然后学”的前奏,唯有清醒地认识自我,不断地努力,才能好好地走下去吧。
感谢能够指出我的错误的备组亲友团,感谢给我提供学习机会、让我反观自己的刘老师,感谢家里人对一个不思进取、不能为家人带来骄傲的我如此宽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