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关于“原谅”的话题;
马东说道:“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究会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
蔡康永随后说:“那不是原谅,那是算了。不是我不记恨,也不是我不在意,不是我全然忘记了,是每当心里隐隐作痛时,我只能告诉自己算了。”
我们从小被教育“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于是人们总是顺其自然地认为道歉就应该得到原谅,对不起就可以让往事烟消云散。
可是,用道明寺的一句话:如果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什么?
强制别人接受道歉,剥夺了他们自我表达情感的权利,这难道不是另一种伤害吗?
“原谅”这本是一个美好的词,但如果将其和道德水平绑在一起便变了味道;
人们会站在道德制高点用它评判受害者的完美度,似乎不原谅的话一经说出口就被戴上了受害者有罪论的标签。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多多少少被伤害过,有些可以一笑而过,但某些却会成为终身的痛苦。
不是每一句对不起都值得一句没关系,浸过水的纸张再也无法复原,说出口的话也无法收回,做错的事情回不到原点,拔出墙上的钉子还是会留下痕迹。
如果无法抚平伤痛那就不原谅。
01
有些伤害,不是一句抱歉就能抚平
之前看过一个有趣的短视频:
一个人跟兄弟借钱,事后不还,于是问兄弟:“我能不能不还?”
兄弟说:“能。”
这个人脸一下子就红了——被打的。
当然这只是个段子,一笑之余,却让人细思恐极:
你做错事后,说句对不起,我就原谅你,结局皆大欢喜——听上去非常合理,可道歉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大学时候有一位教授,临近毕业最后一堂课时,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被一个学生诬告为反派。
当时不但失去了工作,最后还被打断了一条腿。而刚结婚的妻子,也因为不堪忍受牵连,最后改嫁他人。
后来经过平反,他拖着一条瘸腿再次登上讲台,往后终身未娶。
当年那些学生一个个参加工作,结婚生子。他原谅了所有人,除了当年诬告他的那个学生。
最后当学生找上门来寻求原谅的时候,老人家对他说:我们以后最好还是不要再见面了,我不恨你,但也做不到原谅你。
是的,有时候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是不管说多少次对不起,都难以抚平的。
因为日后虽然能在无法摆脱的阴影里努力让阳光照进来,但并不代表会委屈自己去原谅别人。
辩论界大咖黄执中,在一次节目中决绝说出自己这一辈子都不会要小孩儿的事,并自曝自己小时候的一段不美好的经历。
他说自己在小学的时候,性格比较孤僻。因此班上同学常趁着他下课不在的时候,在他的饭盒里倒满饮料。
每次看着像浆糊一样的饭菜,他都特别沮丧。
这段伤害看上去无声无息,然而它没有消失,一直到黄执中成年之后,每次提到生小孩儿他都非常抗拒,甚至特别讨厌小学的小孩。
对此,黄执中表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空洞,或许花一辈子都填不满。
身体上的伤害或许可以随着时间治愈,但是心理上的伤害一旦形成,不是一句原谅就能轻易抚平。
02
面对道歉,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不原谅
岳云鹏在一次采访中,讲述了他15岁在餐馆打工的心酸。
有一次他不小心写错单据,但是顾客一直不依不饶。
虽然他一再道歉,一再说赔钱,可那位顾客仍在餐厅的大堂,用最恶劣的字眼辱骂他3个小时。
说着说着,岳云鹏哭了。
主持人问他:“你现在是不是已经原谅他了?”
岳云鹏愣了一下说:“没有,我知道在这个场合我应该说我放下了,但我要说,没有,我永远记得他们对我做的事情,我特别恨他。”
确实,有些破洞可以用东西填补,真正的伤痕却不会在岁月中消失,而是在时光的磨练中更加显著。
这个世界有太多人,总要让受伤的人学会原谅。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过错都能被原谅,时间并不能抚平所有伤痛,有些伤痛刻骨铭心,无法治愈。
正如这句话说的一样“可你不是我,又怎懂我当初的彷徨、无助以及千疮百孔?”
所以,我们不必背负着道德的枷锁把自己困住。
但人总是冲动的,在周围人的劝慰都充斥着原谅一类的词语时,有人内心产生动摇,似乎这句原谅不是说给加害者而是给自己。
时过境迁,渐渐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原谅;
但加害者已经洋洋自得宣告了他的无罪,一切像没有发生过那样平静,只有自己的内心山呼海啸,黯淡无光。
有人还会对选择不原谅抱有很大偏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认为不原谅是内心的狭隘自私。
其实不然,不原谅是对自己那段经历的交代,不原谅也是一种保护机制。
就像一个长期经受校园暴力的人不原谅那些对他百般折磨的人,是自私,是狭隘?
只能说,从他人口中轻易说出原谅二字,要么是受过的伤害不大,要么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
很多时候,原谅可以让一段关系变得更轻松,然而如果我们的原谅违背自己的真实感受,面对伤害自己的人还要戴上伪装的面具,我们又何苦为难自己。
所以,不要被别人影响,也不必假装大度维持表面的和谐,学会遵从自己内心。
03
真正的宽容,不是原谅别人,而是放过自己
畅销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塔拉从童年就帮自己的爸爸在废料厂干活儿。
在她的家里,爸爸是绝对的权威,小小年纪的塔拉,受尽家庭的暴力。
哥哥肖恩也有样学样,从小便对小塔拉使用暴力。
原生家庭的伤害,让她拼了命地想要逃离。
通过读书,她成功考取杨百翰大学,随后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并在不久后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多年后,当她再次回到家乡,见到已经成家的哥哥姐姐和早已衰老的父母,她放下了心中的怨恨,挣脱了来自原生家庭的桎梏。
那一刻,她没有原谅他们,只是放过了自己。
在《了不起的我》中有这样一段话:“原谅的英文forgive,其中的give不是给对方的,而是给我们自己的。”
来自家人的伤害,来自爱人的欺骗,来自朋友的背叛……不少人都有过的经历。
而由此带来的伤痛,我们也许永远都没有办法释怀。
与其让自己一直陷于内耗,那就不原谅吧,不强求自己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但有些人会被外界的受害者有罪论影响,陷入自责的漩涡不能自拔,不断否定着自己,变得怯懦敏感;
有些人把痛苦铭记在心,像卡在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喉咙里的一根刺,终其一生难以修复。
如果自己将自己困住,那么我们会受到二次伤害。
作家贾平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能改变的去改变,不能改变的去适应,不能适应的去宽容,不能宽容的去放弃。”
人生苦短,与其继续在凡尘俗事中苦苦挣扎,不如将这些伤害留在过去。
此时的放下,不是给对方宽恕,而是给自己空间,去摆脱关系的纠缠。
我们也常常认为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我们都会选择原谅。
可是后来发现,有些伤害无论过去多少年,那种痛苦和悲伤从未被忘记。
就像扯烂的衣服即使用针线去缝补,仍然不是原来的模样;一张白纸染上了污点就算我们如何擦拭都是脏的。
而最后不是不原谅,只是算了,也不愿意再去纠缠,生活中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所以,真正的宽容从来不是原谅别人,而是放过自己。
人生也很贵,没有必要将不多的精力放在令自己不愉快的人身上。
通过一件事看清一个人,更是一种幸运,至少我们做到了及时止损。
余生,学会放过自己,终有一天,我们再面对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都能轻松地一笑而过,坦然说出那句:我放下了。
“不原谅也没关系”
放下,是一种智慧。放下过往,接受现实,这是一种解脱,是宁静致远的淡定和从容;放下执念,是给自己重新开始的机会。
放下,不是一种软弱,而是让自己在解脱中重获自由。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放下,也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目标追求,放弃初心,而是珍惜当下,去做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去追求未来可期的东西。
在彩虹之门疗愈空间,我们可以拥有“放下”的能力;首先运用色彩识人技术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看到困扰自己的真实情绪;
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让情绪可以自然流动,允许一切的发生,也就能放下对自己的评判,放下心中的执念,放下苦痛纠缠,感受自己的真实体验,把关注点放在当下,找到内心真正的平静与成长。
学会放下,也不是为了要原谅谁或忘记别人的过错,而是放过自己,让自己摆脱痛苦的束缚。正如《不原谅也没关系》一书中讲的那样: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原谅与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疗愈自己。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