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仅献给曾经有过石匣记忆的老石匣人。
石匣这个名字很古老。古老到距今有521年。他兴建于明朝弘治十七年(1500年)。
在500年前,在密云的东北部,修建了一座周长四余里,呈正方形的土城。在明嘉靖45年改筑石城。设东西南北四个城门。
相传,石匣城西门下埋着一个巨大的石匣,里面装有宝物。过去曾有许多人到此挖匣,皆无所获。相反,当地人却收获了一个地名——石匣。
500年后的一个下午,一辆墨黑色的坦克300越野车开进了同样叫石匣村的村子。车上乘坐着五位与石匣村有着或历史、或地理因素相关的人。
司机是一个30多岁的中年男人,身体高大,脸庞宽阔,是一位运输公司的老板。另外几个人是他的父亲、母亲、姨父和表哥。
五个人站在石匣村委会门前的高坡上,向西南方向眺望,看到的是茫茫的水面。
其中一位年过六十的黝黑精瘦的者说道:
“24年了,当年我30多岁,从石匣搬家,现在一晃20多年过去了。”他边说边唏嘘,边用手擦拭眼角。眼角似乎有泪珠在向外涌。
“是呀,姨父,当年搬家时,我才12岁,还是个小孩蛋子呢!”中年男人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烟顺着风在几个人眼前飘过,我的眼神迷离了一瞬间,回想起曾经的古代的石匣、近代的石匣。
“玉强,你这个小兔崽子又抽上烟了,天天咳嗽,还不注意身体。”正当我想回忆石匣村在1958年搬迁的历史时,四姨的大声咒骂把我的思绪打断了。尽管她的儿子已经36岁了,并且是管着上百人的公司老板,但在当妈的眼中,儿子就是儿子,只要不对就可以咒骂。玉强是四姨的儿子,对妈十分孝敬。
由于密云水库涨水,在1958年和1997年,石匣村民经历了两次大的搬家。越野车上的五个人,就是97年从石匣搬到顺义县域的。那时候,他们不想走,他们也想留,但为了北京市的饮水问题,他们只能背井乡。五人中,有的曾出生在石匣,有的曾经在石匣度过童年,有的在石匣结婚生子。但现在的石匣已经不是他们记忆中故乡石匣了。
本想向大家介绍更多的石匣历史故事,但因为四姨那铜锣般的响动,让自己忘记了该说什么,下次吧,下次一定详细道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