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推荐好书《正念教养》四

推荐好书《正念教养》四

作者: syl花语 | 来源:发表于2023-06-15 17:53 被阅读0次

    第四章:心域思维:感知、理解和接纳身边的人

    这个案例讲的是家有两个孩子,天天因为抢东西而打架,大的不让,小的要争,家里天天鸡飞狗跳,妈妈被折腾得心力交瘁。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父母,大概都在经历着上面的生活,“大宝为什么就是不知道让一下二宝呢?”“二宝那么小,不那么心强,一定要跟大宝抢?”......大宝、二宝的关系紧张,父母们常常无计可施,骂大宝不懂事,大宝觉得委屈;说二宝无理取闹,人家也不高兴,整天有断不完的官司,家长每天都处在崩溃的边缘......如此状态,何时是个头儿呢?

    需要的知识储备:

    不同孩子出于生长过程中与父母不同的相处模式,会发展出不同的依恋关系:

    1.安全依恋型:这类孩子会主动寻求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得不到时,会有短暂的不安感,再次得到后很快就能平静下来;

    2.反抗型依恋:这类孩子得不到关爱时,会采取反抗措施,直到得到为止,即使再次得到,不安感也会持续很长时间;

    3.回避型依恋:这类孩子得不到关爱时,会对父母采取忽视或躲避,来降低自己的痛苦感。

    底层情绪:又称为情绪质量,它潜伏在表层情绪下面,却比表层情绪有更大更持久的力量。

    当底层情绪与表层情绪不一致时,情绪质量比较驳杂,表层情绪就会呈现得脆弱易变,有点微小的刺激就足以使它完全崩蹋。父母可以用元认知去理解孩子的底层情绪,当他的底层情绪被理解到时,孩子的表层情绪就得到了解救。而多数父母只关注孩子的表层情绪,所以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还有一些父母善于用标签去理解孩子,孩子多次被误解后,就不愿意向父母打开心门了。父母只有摘掉标签,才能看到别人内心的真实状态。

    心域思维:心域,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能够感知、理解和接纳的区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

    父母可以用心域思维来帮助自己在乎的人向好的方向改变。我们可以把孩子纳入自己的心域,如何把孩子纳入心域呢?可分三步走——1.感知,我们只需“如其所是地看见”,站在中立、客观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孩子此时真实的心理状态。比如,二宝抢姐姐的笔,姐姐不让,此时,我摘掉“标签”,去观察两个孩子的心理状态,那支笔是姐姐心爱的笔,她只想独自拥有它;二宝认为只有姐姐有,妈妈是不是不爱她了......2.理解,姐姐已经给了二宝很多笔,她想用这支心爱的笔写作业;二宝也想有一支这样的笔,如果她也有一支,就不会和姐姐抢了。3.接纳,用流动思维去看待孩子的情感,姐妹二人的现状不会是持久的,任她们的情感像河流一样流过去,就没事儿了。再有姐妹二人的矛盾最好让她们自己解决,真的挺简单的,刚刚还在吵闹,一会儿就又说又笑了。

    这个过程,就是把孩子纳入心域的过程,用心域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自己在乎的人向好的方向改变。另外,记着将自己也纳入心域。

    心域思维的冥想练习—可视化想象。我们可以在舒缓的音乐中,想象自己要纳入心域的人就坐在自己对面,他或她面带微笑,轻松地坐着,你们中间有一个光球,它的光温暖而柔和,慢慢地这束光越来越大,直到你俩全部沐浴在其中。这个冥想练习,能够帮助我们创造一种喜悦的思维,改变我们思考问题的底色,使我们大脑中形成一个有利于与别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底层环境。

    如何处理孩子的矛盾呢?作者告诉我们应从他们真实的心理状态出发,去减轻这件事在他们心理引起的负面情绪的“重量”,对孩子们保持平等、自然的态度,再加上你的幽默感,来减轻这件事在孩子心理上的“重量”。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父母成为有心人,拓宽自己的心域思维后,孩子的问题逐渐就能轻松解决了。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推荐好书《正念教养》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xl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