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的“礼贤下士”——
战国初期,魏国是最强大的国家。这同国君魏文侯的贤明是分不开的。他最大的长处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器蛋和尊敬品德高尚而又具有才干的人。
魏国有一个叫段干木的人,德才兼
备,名望很高,隐居在一条僻静的小巷里,不肯出来做官。魏文侯想同他见面,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
有一天,他坐着车子亲自到段干木家去拜访。段干木听到文侯车马响动,赶忙翻墙跑了。魏文侯吃了闭门羹,只得怏怏而回。以后接连几次去拜访,段干木都不肯相见。
但是,段千木越是这样,魏文侯越是仰慕,每次乘车路过他家门口,都要从座位上站起来,扶着马车的栏杆,伫立仰望,表示敬意。
左右的人对此都有意见,说:“段干
木也太不识拾举了,你几次访问他,他都避而不见,你还理他做什么呢?”
魏文候摇摇头说:“段干木先生可是个了不起的人啊,不趋炎附势,不贪图富贵,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这样的人,我怎么能不尊敬呢?”
后来,魏文侯干脆放下国君的架子,不乘车马,不带随从,徒步跑到段干木家里。这回好歹见了面。
魏文侯恭恭敬敬地向段干木求教,段干木被他的诚意所感动,替他出了不少好主意。魏文侯请段千木做相国,段干木怎么也不肯。
魏文侯就拜他为师,经常去拜望他,听取他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意见。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人们都知道魏文侯“礼贤下士”,器重人才。于是一些博学多能的人如政治家翟璜、李悝,军事家吴起、乐羊等先后来投奔魏文侯,帮助他治理国家。
特别是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废除奴隶制的政治、经济体制,使新兴的地主阶级起来参与国家政权,使魏国经济迅速地发展起来,终于成为最强大的诸候国之一。
段干木,战国时魏国人。姓段干,名木。曾求学于子夏。因魏成子推荐,魏文侯加以礼敬,给子爵禄官职,都不受。文侯乘车过他的住所门口,必伏轼致敬。
魏文侯(?-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魏桓子之孙,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
魏文侯出生于历受晋封的世家。161于前445年继位。在位期间,他招贤纳士,先后重用翟璜、吴起、西门豹、乐羊等人,任用李俚为相,致力于社会改革。
对内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政策,制定《法经》,作“尽地力之教”,行“平籴”法,外败秦国等地。魏文候卒于前396年。
魏文侯制定的《法经》是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地主阶级的法典,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制基础。
他还重用卫人李悝,推行尽地利之教的精耕细作原则,推广农副业成功经验,综合利用魏国的田地和山川,提高魏国耕地的单位产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
很好地平衡了农民与市民的利益,国家储备的粮食也越来越多,国家抵抗灾年的能力大大提高,社会稳定,国民安居乐业。
魏文侯还北灭中山国,西取秦国西河之地,最后奠定了魏国百年霸业的基础,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