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一群女人在一起,排列组合一下,应该可以凑上百场戏。
“我们家宝宝可聪明了,什么东西一学就会。”
“我们家宝宝可孝顺了,什么都想着留给我吃。”
“我们家宝宝学习好,成绩在班是名列前茅。”
“我们家宝宝多才多艺,钢琴、小提琴,什么都会。”
“我们家宝宝......”
“我们家宝宝......”
“我们家宝宝......”
小尤妈妈此刻淹没在“我们家宝宝”的声浪之中,被打得有点晕头转向,她问左边的:“你们家宝宝多大啦?”“我们家宝宝六岁啦。”
她问右边的:“你们家宝宝多大啦?”“我们家宝宝十岁啦。”
她问前面的:“你们家宝宝多大啦?”“我们家宝宝读高中了。”
“她问后面的:“你们家宝宝多大啦?”“我们家宝宝刚刚大学毕业。”
小尤妈妈有点语塞,敢情“我们家宝宝”可以用来称呼上至成年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真是大开眼界。从此以后,小尤妈妈就对“我们家宝宝”这五个字神经过敏起来,听不得这五个字。
在小尤妈妈的想法里,为什么不用孩子的名字代替“我们家宝宝”呢?全名太生疏,可以叫小名啊。可能小名也不足以表达说话人对自家孩子的爱,宝宝又亲切又能更充分地表达喜爱。但问题是“我们家宝宝”已经成了好多人共用的称呼了,好像不能体现物以稀为贵了。
想象一下如下场景,两个女人在讨论各自的“宝宝”。
“我们家宝宝太懂事了,昨天主动陪我去菜场买菜,知道给我拎包,还帮我讨价还价,钱都帮我算好了,找零一分钱也没有错,真是太贴心了。”
“我们家宝宝更懂事,知道家里的菜快没了,自己拿着个篮子就跑出了家门,从菜市场买了一大堆的菜回来,比我自己去买的还便宜。”
“我们家宝宝还小,我是不放心让他一个人出门的,你也是心大。”
“我们家宝宝肯定比你家的小,但我放心让他出门的,我们那里的人都认识他,喜欢得不得了。”
“我们家宝宝十岁,你们家宝宝几岁了?”
“我们家宝宝四岁,比你们家的小。”
“骗人!四岁小孩连话也说不清楚,更别提买菜了,你这个牛吹大了。”
“骗你干嘛,我们家宝宝就是这么聪明,人见人夸。”
“我不信!”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给你放段视频吧。”
这位骄傲地拿出手机,当场放了段视频。看完以后,另一位久久说不出话来,最后她倔强地说:“我们家宝宝是个孩子,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我们家宝宝就不是孩子啦?”
“我们家宝宝是人啊,而你们家宝宝是条狗啊!狗!”
这位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把头抬得更高了,说:“怎么样?我们家宝宝厉害吧?比人还能干。”
你们看,“我们家宝宝”还可以不单指人,连家里养的狗子也可以叫“我们家宝宝”,这不是人类零岁以上孩子的专利,范围还可以扩大到其它物种,不得不说这个称呼实在太好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