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骆驼祥子》读后感——环境描写的妙处

《骆驼祥子》读后感——环境描写的妙处

作者: 赵三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24-01-29 18:08 被阅读0次

      七年级下册必读名著之一是《骆驼祥子》,趁这几天工作不是很忙,又读了一遍。再次阅读,一方面还是被作者的文笔所深深吸引,有一种欲罢不能、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一打开就有种不想合上的感觉;但另一方面,阅读的过程中,又有一股如鲠在喉的难受感。这两种矛盾的感觉交织在一起,产生了一种非常拧巴的感觉,直到刚刚读完最后一句话,合上书本,内心又多了分怅然若失的感觉。阅读过程中,我的心情随着书中人物的命运起伏变化,或喜或悲,或怒其不争或义愤填膺……这种感觉,只有真正沉入文本才能理解。与人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被故事情节牵动思绪,通过阅读,感受不同年代、不同身份人物的悲欢命运……这些都是阅读所带给我们的。

      这次阅读,除了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还特别关注了老舍笔下的环境描写、市井文化、独特的语言,以及自然而然呈现出来的“名言警句”。

      老舍笔下的环境描写,总是和人物刻画联系在一起,把人物的命运与环境融合在一起。

      有的环境描写,从正面衬托人物的处境:例如当祥子历经黑暗和坎坷,从军营中逃了出来,为了展示他劫后余生的喜悦,文中用了大段的环境描——“灰天上透出些红色……忽然,一切东西都非常的清楚了。跟着,东方的早霞变成一片深红,头上的天显出蓝色。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的射出,横的是霞,直的是光,在天的东南角织成一部极伟大光华的蛛网:绿的田,树,野草,都由暗绿变为发光的翡翠。老松的干上染上了金红,飞鸟的翅儿闪起金光,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太阳给草叶的露珠一点儿金光,也照亮了祥子的眉发,照暖了他的心……”还有祥子最后一次点燃对生活的希望,准备出门寻找小福子时,文中穿插了这样一段环境描写——“祥子出了曹宅,大概有十一点左右吧,正是冬季一天里最可爱的时候。这一天特别的晴美,蓝天上没有一点云,日光从干冷的空气中射下,使人感到一些爽快的暖气。鸡鸣犬吠,和小贩们的吆喝声,都能传达得很快,隔着街能听到些响亮清脆的声儿,像从天上落下的鹤唳”。即使是在凛冽的寒冬中,祥子依然能够感受到爽快的暖意,是因为,他又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也有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例如,大雨过后“西边的云缝露出来阳光,把带着雨水的树叶照成一片金绿。东边天上挂着一双七色的虹,两头插在黑云里,桥背顶着一块青天……洗过了的蓝空与洗过了的一切,象由黑暗里刚生出一个新的,清凉的,美丽的世界。连大杂院里的水坑上也来了几个各色的蜻蜓”。雨过天晴,彩虹当空,空气是清新的、美丽的,“诗人们在吟诵着荷竹与双虹”,可是,生活在大杂院的人们,却因为身体被雨水激病,房子被大雨冲倒而处境更加艰难。还有文章的最后一章,要强的、体面的、健壮的祥子堕落为自私的、不幸的,甚至为钱出卖人命的末路鬼时,文章却穿插了一段明丽的、热闹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描写——“卖纸扇的好像都由什么地方忽然一齐钻出来,跨着箱子,箱上的串铃哗啷哗啷的引人注意。道旁,青杏已论堆儿叫卖,樱桃照眼的发红,玫瑰枣儿盆上落着成群的金蜂,玻璃粉在大磁盆内放着层乳光,扒糕与凉粉的挑子收拾得非常的利落,摆着各样颜色的作料,人们也换上浅淡而花哨的单衣,街上突然增加了许多颜色,像多少道长虹散落在人间”。可这一切美好,都与祥子无关。在此刻,老舍笔下的市井环境越美好、越热闹,更加凸显出祥子的落魄与悲惨。

      这些恰到好处的环境描写,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不用时间点、不同时节的自然美和风俗美,同时也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着人物的命运走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骆驼祥子》读后感——环境描写的妙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zg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