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却把故乡作他乡|南方周末·后台(第二辑)

却把故乡作他乡|南方周末·后台(第二辑)

作者: 逞强的西瓜 | 来源:发表于2018-09-10 11:14 被阅读25次

原本还在想三本后台,主要板块是一样的,主要内容也都是南周的新闻稿件,只要南周的报道方向不变,很难说会有大的变化。那么,第二本书有阅读的必要吗?或者,换个比较积极的书法:我对第二本书的期待什么?我该如何利用好这第二个“后台”。

(图片来自网络)

看完第一部分,其实是有些失望的。相比于第一辑,第二辑第一部分更像“没有写在报上的新闻”,写的更多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见报的部分,也少了第一辑相关报道的见报稿。图书出版在2010年,正是南周如日中天的时候,或许经过第一辑的发酵,这本书的默认读者应该是南周的订阅者。如果没有订阅,那读者应该主动去找相关的报道,毕竟在每篇文章最后是有提示的。

这并没有什么不对,正如在第一辑里我说的那样,正是因为南周被大众认可才有了这本书的出版,所以南周有这样的底气做这样的调整。而且这样,能够让更多不能见报的东西呈现出来,让大众知道更多“故事”。但对那这个系列做新闻写作教材的我来说,就达不到我的阅读目的了。

在这一部分里,呈现了更多“不能说的秘密”,个中缘由,到现在还延续着,有些甚至更严格了。说出来,总有点“愤青”的情绪。于我,除了平添不满和哀伤,便没有多大的意义。当然,因为南周的缘故,这里的愤青是有思想,有独立意识的愤青,而不是如今更常见的键盘侠。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部分依旧是南周人的思考,因为这一部分也提到了第四部分的内容,而第四部分是其他作深度报道的媒体人的思考,如果放在一起看,有种武林高手论道的感觉,甚是奇妙。所以我且这个局外人且将两部分放在一起讨论。

和第一辑探讨新闻伦理不同,第二辑主要思考的问题是新闻到底是什么,优秀的记者应该拥有怎样的品质。

新闻是什么的讨论和反思南周做新闻的方式是并行的。南周被行业和大众敬佩,是因为它敢写敢报(爆)。爆料与揭黑成就了南周,也限制了南周。爆料之后呢?是否能有解决方案,其实是我最关心的。当然这并不是记者的能力和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但是如果新闻报道不能带来社会的改变,那新闻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茶余饭后的谈资,那和被严肃媒体所鄙视的娱乐媒体又有什么差别呢?

就像在第一部分,记者赵凌说,美国人的中国学研究让他很不舒服,当他和美国教授交流时,发现美国人研究了那么多,“却没有提供解决方案或者可能的趋势分析”,美国政治系博士回答说“这不是我们的角色”。

曾经,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着,如同“中国学”在美国能给一些人带来名与利一样,单纯的揭黑式报道也能给记者带来名与利,尤其是当下主流价值观在宣传和被执行时完全错位的大环境下。

在第二辑里,有这样一段话:“面对一件事,你想弄清楚,并不是简单地立马想到,这公补公平,而是应该考虑:它到底是怎么样的,它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这样发展,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有什么样的解决之道等等。”

第二辑放出来的南周人的思考不多,我想这能够代表南周人的看法:新闻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揭示真相,但不是唯一的方向。联想起近日媒体人讨论的媒体作“深度报道”时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也不过如此——还原事实,厘清发展脉络。充分利用记者的资源,邀请专业人士给予合适的解释和预测。

或者正是基于这一共识,在讨论新闻写作和记者的品质时,“好奇心”被认为优秀记者最基本的品质,随之而来的是处理所得资料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么说来,有一种把熟悉的故乡放在一个与自己隔离开来的位置上观察的感觉,把故乡做他乡。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辑里提到了公知许知远和《经济观察报》“观察家”专栏之间的牵扯。

许知远和老“观察家”得到认可,或许不是简单的认可栏目和报纸本身,而是认可一种成功的可能:“不问自立,不问背景,给那些焦虑的、忧伤的年轻人一个一夜成名的舞台。在创始之初,这种对年轻人的宽容和溺爱,是‘观察家’乃至经济观察报的最大魅力。”许知远走后,经济观察报转型,这样一个平台或者说通道消失了。

回顾从“超级女生”开始爆发的平民走红以来,各路草根层出不穷,尤其是现在有了自媒体,微博大V,微信流量大号,抖音斗鱼等各平台的网红,成功似乎变得越来越容易,社会也越来越浮躁。相应的,被曝光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很难说是社会变了,还是因为渠道多了,我们看到的价值观更加多元了。

每到这时,我们就会拿出“西方世界”所谓的现代文明来做对比。孰优孰劣,是学者的事。每个人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不好妄加指点。但或许时任南都深度新闻报道组负责人陆晖的这段话,能给我们的思考和判断增加一些深度(抑或是难度):

相比后现代的西方而言,中国当下还处在前现代社会向现代化艰难转型的过程中。这个时期,旧有的秩序和价值观均被颠覆,但新的秩序和主流价值观还未确立。在这样的断裂和碰撞中,整个社会心理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彻底多元化的状态。这样的多元化和西方社会的多元化完全不同,在人家那里,虽然观念和想法千变万化,但那些最根本的、大是大非的问题都已经达成共识,多元化建立在一个稳固的根基之上。

想起这两日依靠“世道变坏”实现10w+的“大讨论”和今年年初“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各种爆款,我愿意相信,稳固的根基正在慢慢建立。

世道变好,是从我们正视新闻的基本要素开始的。

2018年9月9日夜

相关文章

  • 却把故乡作他乡|南方周末·后台(第二辑)

    原本还在想三本后台,主要板块是一样的,主要内容也都是南周的新闻稿件,只要南周的报道方向不变,很难说会有大的变化。那...

  • 走着走着,却把他乡作故乡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对楼只要寥寥几盏灯亮着。原本喧嚣的城市,一下子变得宁静。原本被雾霾所累的城市,现在又重现蓝天...

  • 当下

    乱花渐欲迷人眼,却把他乡作故乡。 娑婆世间苦苦苦,何不念佛往西方。

  • 锋芒藏一些常常是好事|南方周末·后台(第一辑)

    忘记是在哪里得到了《南方周末·后台》这份新闻案例教科书的安利,后台系列共出版三辑,我终于有空读完了第一辑。 其实一...

  • 却把他乡做故乡

    人之于故乡的情感是复杂的。 离开家乡伊始就嘴上发誓、心中起愿了。说一生我只爱故乡这一个地方,心底却在想,那遥远的他...

  • 却把他乡做故乡.新韵【七绝仄起入韵】

    却把他乡做故乡.新韵【七绝仄起入韵】 飒飒西风满院黄,已随残叶卸红妆。 南归鸿雁惊春梦,却把他乡做故乡。 释:...

  • 他乡作故乡

    我只是想你了,当一个人的悲伤被放大的时候,世界就会变得很小很小。 明明已经不是那个脆弱的少年,却也在成年之后,在某...

  • 小园桂枝【诗歌】

    小园桂枝落黄雀, 仰头婉转鸣云天。 日间筹谋他乡事, 梦里却把故乡还。

  • 奈何他乡作故乡

    关于故乡,写过很多关于她的事情,她的好与坏,她就像母亲一样,她是个水一般的女子啊。背井离乡这个词初读来只觉...

  • 错把他乡作故乡

    不是遥远的距离,却迷恋眼前奇异的风景,容易让人遗忘彼岸,忘了来时要回去的路。 或许是离开得太久,便把脑海深处沉积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却把故乡作他乡|南方周末·后台(第二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zj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