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结构型)
代理模式是常用的结构型设计模式之一,当无法直接访问某个对象或访问某个对象存在困难时可以通过一个代理对象来间接访问,为了保证客户端使用的透明性,所访问的真实对象与代理对象需要实现相同的接口。根据代理模式的使用目的不同,代理模式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保护代理、远程代理、虚拟代理、缓冲代理等,它们应用于不同的场合,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一、相关概述
1). 概念
- 代理模式:给某一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或占位符,并由代理对象来控制对原对象的访问。
- 常见形式:
- 远程代理
- 保护代理
- 虚拟代理
- 缓冲代理
- 智能引用代理
- ...
代理模式是一种对象结构型模式。在代理模式中引入了一个新的代理对象,代理对象在客户端对象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它去掉客户不能看到的内容和服务或者增添客户需要的额外的新服务。
2). 结构图
代理模式.png
3). 相关角色
- Subject(抽象主题角色):它声明了真实主题和代理主题的共同接口,这样一来在任何使用真实主题的地方都可以使用代理主题,客户端通常需要针对抽象主题角色进行编程。
- Proxy(代理主题角色):它包含了对真实主题的引用,从而可以在任何时候操作真实主题对象;在代理主题角色中提供一个与真实主题角色相同的接口,以便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替代真实主题;代理主题角色还可以控制对真实主题的使用,负责在需要的时候创建和删除真实主题对象,并对真实主题对象的使用加以约束。通常,在代理主题角色中,客户端在调用所引用的真实主题操作之前或之后还需要执行其他操作,而不仅仅是单纯调用真实主题对象中的操作。
- RealSubject(真实主题角色):它定义了代理角色所代表的真实对象,在真实主题角色中实现了真实的业务操作,客户端可以通过代理主题角色间接调用真实主题角色中定义的操作。
4). 模式实现
代理模式的结构图比较简单,但是在真实的使用和实现过程中要复杂很多,特别是代理类的设计和实现。
- 抽象主题
抽象主题类声明了真实主题类和代理类的公共方法,它可以是接口、抽象类或具体类,客户端针对抽象主题类编程,一致性地对待真实主题和代理主题,典型的抽象主题类代码如下:
interface Subject{
public abstract void request();
}
- 真实主题
真实主题类继承了抽象主题类,提供了业务方法的具体实现,其典型代码如下:
class Real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Override
public void request() {
//业务方法具体实现代码
}
}
- 代理类
抽象主题的子类,维持一个真实主题对象的引用,调用在真实主题中实现的业务方法,并可以在调用之前,之后进行一些增强,同时可以对其参数以及结果进行增强。
class Proxy implements Subject {
//维持一个对真实主题对象的引用
private RealSubject realSubject = new RealSubject();
public void preRequest() {
// 调用真实对象方法之前增强的逻辑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quest() {
this.preRequest();
//调用真实主题对象的方法
realSubject.request();
this.postRequest();
}
public void postRequest(){
// 调用真实对象方法之后增强的逻辑
}
}
4). 常见的几种代理模式
实际开发过程中,代理类的实现比上述代码要复杂很多,代理模式根据其目的和实现方式不同可分为很多种类。
- 远程代理(Remote Proxy):为一个位于不同的地址空间的对象提供一个本地的代理对象,这个不同的地址空间可以是在同一台主机中,也可是在另一台主机中,远程代理又称为大使(Ambassador)。
- 虚拟代理(Virtual Proxy):如果需要创建一个资源消耗较大的对象,先创建一个消耗相对较小的对象来表示,真实对象只在需要时才会被真正创建。
- 保护代理(Protect Proxy):控制对一个对象的访问,可以给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使用权限。
- 缓冲代理(Cache Proxy):为某一个目标操作的结果提供临时的存储空间,以便多个客户端可以共享这些结果。
- 智能引用代理(Smart Reference Proxy):当一个对象被引用时,提供一些额外的操作,例如将对象被调用的次数记录下来等。
在这些常用的代理模式中,有些代理类的设计非常复杂,例如远程代理类,它封装了底层网络通信和对远程对象的调用,其实现较为复杂。
二、代理模式案例
1). JDK内置的动态代理
哈哈大圣 https://www.jianshu.com/p/3e9ff627654a
其他参考 https://blog.csdn.net/yhl_jxy/article/details/80586785
2). CGLIB动态代理
其他参考 https://blog.csdn.net/yhl_jxy/article/details/80633194
三、常见代理模式介绍
1). 远程代理
远程代理.png远程代理(Remote Proxy)是一种常用的代理模式,它使得客户端程序可以访问在远程主机上的对象,远程主机可能具有更好的计算性能与处理速度,可以快速响应并处理客户端的请求。远程代理可以将网络的细节隐藏起来,使得客户端不必考虑网络的存在。客户端完全可以认为被代理的远程业务对象是在本地而不是在远程,而远程代理对象承担了大部分的网络通信工作,并负责对远程业务方法的调用。
2). 虚拟代理
虚拟代理(Virtual Proxy)也是一种常用的代理模式,对于一些占用系统资源较多或者加载时间较长的对象,可以给这些对象提供一个虚拟代理。在真实对象创建成功之前虚拟代理扮演真实对象的替身,而当真实对象创建之后,虚拟代理将用户的请求转发给真实对象。如下两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虚拟代理
- 由于对象本身的复杂性或者网络等原因导致一个对象需要较长的加载时间,此时可以用一个加载时间相对较短的代理对象来代表真实对象。通常在实现时可以结合多线程技术,一个线程用于显示代理对象,其他线程用于加载真实对象。这种虚拟代理模式可以应用在程序启动的时候,由于创建代理对象在时间和处理复杂度上要少于创建真实对象,因此,在程序启动时,可以用代理对象代替真实对象初始化,大大加速了系统的启动时间。当需要使用真实对象时,再通过代理对象来引用,而此时真实对象可能已经成功加载完毕,可以缩短用户的等待时间。
- 当一个对象的加载十分耗费系统资源的时候,也非常适合使用虚拟代理。虚拟代理可以让那些占用大量内存或处理起来非常复杂的对象推迟到使用它们的时候才创建,而在此之前用一个相对来说占用资源较少的代理对象来代表真实对象,再通过代理对象来引用真实对象。为了节省内存,在第一次引用真实对象时再创建对象,并且该对象可被多次重用,在以后每次访问时需要检测所需对象是否已经被创建,因此在访问该对象时需要进行存在性检测,这需要消耗一定的系统时间,但是可以节省内存空间,这是一种用时间换取空间的做法。
3). 缓冲代理
缓冲代理(Cache Proxy)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代理模式,它为某一个操作的结果提供临时的缓存存储空间,以便在后续使用中能够共享这些结果,从而可以避免某些方法的重复执行,优化系统性能。
四、代理模式总结
1). 优点
- 能够协调调用者和被调用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
- 客户端可以针对抽象主题角色进行编程,增加和更换代理类无须修改源代码,符合开闭原则,系统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 不同类型的代理模式也具有独特的优点:
- 远程代理为位于两个不同地址空间对象的访问提供了一种实现机制,可以将一些消耗资源较多的对象和操作移至性能更好的计算机上,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 虚拟代理通过一个消耗资源较少的对象来代表一个消耗资源较多的对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系统的运行开销。
- 缓冲代理为某一个操作的结果提供临时的缓存存储空间,以便在后续使用中能够共享这些结果,优化系统性能,缩短执行时间。
- 保护代理可以控制对一个对象的访问权限,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使用权限。
2). 缺点
- 由于在客户端和真实主题之间增加了代理对象,因此有些类型的代理模式可能会造成请求的处理速度变慢,例如保护代理。
- 实现代理模式需要额外的工作,而且有些代理模式的实现过程较为复杂,例如远程代理。
3). 适用场景
- 当客户端对象需要访问远程主机中的对象时可以使用远程代理。
- 当需要用一个消耗资源较少的对象来代表一个消耗资源较多的对象,从而降低系统开销、缩短运行时间时可以使用虚拟代理,例如一个对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加载时。
- 当需要为某一个被频繁访问的操作结果提供一个临时存储空间,以供多个客户端共享访问这些结果时可以使用缓冲代理。通过使用缓冲代理,系统无须在客户端每一次访问时都重新执行操作,只需直接从临时缓冲区获取操作结果即可。
- 当需要控制对一个对象的访问,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时可以使用保护代理。
- 当需要为一个对象的访问(引用)提供一些额外的操作时可以使用智能引用代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