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把一件事做好的时候,才有资格说自己不喜欢做这件事!
近来脑子里产生了一个想法:想转行。
因为觉得自己性格不适合做会计,可能更适合做与人打交道比较多的岗位。
于是,想到了HR,随后我就去找了与人力资源转行相关的信息,找了大概1个半小时左右,当时的想法是:从头学起,去看人力资源的课程与书籍,慢慢积累这个行业的知识。
但当我准备开始每天学一点人力资源这个行业知识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内心莫名焦虑,当时觉得焦虑可能是因为对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东西抱有的担忧的想法,怕自己学不好。
直到一次在刷牙的时候,有一个概念冒进了脑子:任何一个行业职位高低都好似一个“金字塔”。
我才入门会计行业半年左右,我有什么理由说自己不喜欢、不适合这一工种呢?
我现在所做的工作以及专业能力都处于会计行业这个“金字塔”最底端的那一部分。
每天只是简单记账、报税等等一系列简单重复的操作,我还没有达到这个行业“金字塔”底端以上的的阶层,我凭什么就判断说自己不喜欢、不适合?
如果我从人力资源这个行业做起,从一开始也是做简单的招聘专员,也是从底层做起,难道我做个一年半载后,发现自己不合适就继续转行么?
我近来想转行莫非就有几个原因:
1)我在准备会计考证的过程中,近来学习状态不是那么好,有些颓。曾经那个遇到问题只知道逃避的“我”,不知道深入分析思考的“我”,又冒出来了;
2)在现在这份工作中,得不到挑战和成长,太过于舒适。一直呆在现有环境,让我产生了“管窥效应”,潜意识以为今后自己所做会计行业的工作都会是这样,于是我想逃离。
而大脑第一重“本能脑”的趋易性,让我迅速为自己的不愿思考分析转行这个想法如何冒出的思维惰性找了一个借口:自己活泼开朗的性格不适合做会计。
(“本能脑”概念来自《认知觉醒》这本书,书中讲了人的大脑有三重性,分别是: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因为人天生都是有惰性的,而成长学会克服天性的过程,即与本能脑与情绪脑做斗争与沟通)
通过自己这件事,也让我想到了之前在乐器培训机构做过兼职,当时也有接触过一些小朋友跟他们的家长。
我发现有时候小朋友们说自己不喜欢学某项乐器的时候,家长们这时候就用各种好吃的、好玩的鼓励他们,目的就是:让他们坚持学下去。
其实这种时候家长应该做的是:要想办法怎样做才能让小朋友把乐器学好,而不是用各种外在的鼓励与奖励,当然这个也有必要,但这个不是鼓励小朋友坚持学乐器的关键。
小朋友说自己不喜欢某项乐器的时候,其实也是间接性反应:他没有学好这项乐器,在学这项乐器过程中,没有给他带来成就感。
当一个小朋友把乐器学的很好,大家都觉得他学的不错的时候,这个小朋友依然在家长目前说他不喜欢学这项乐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应该考虑是不是真的应该给孩子换一个兴趣班了。
不管是我自己现在所做的工作,还是那些说自己不喜欢学乐器的小朋友。
其实这种时候更应该做的是:努力想办法把现在这种事做好,至于这个“好”的程度是多少,因人而异。
我想当自己所做等达到了某个程度的时候,自己自然而然就知道再次评估,自己是否真正不喜欢、不适合这件事/这份工作,而不是在还没有做好的时候或者刚起步碰到一些问题时,给自己一个逃避的借口:不喜欢、不合适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