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春事阑珊芳草歇

春事阑珊芳草歇

作者: 紫气东升 | 来源:发表于2023-02-18 12:10 被阅读0次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宋·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本来春天是百花盛开、野草芳菲的季节,处处都有令人赏心悦目、欢情无限的景象。但好景不长,这种美好的景色早就过去了。久处异乡,又是一年清明节。黄昏坐在小院思念亲人。可是,在遍地落花时偏偏遇到伯劳鸟。

亲人所处之地与这里仅隔咫尺江山,却也分楚越界域,不能自由往来而只能悬目相望,鱼雁互通。望穿秋水却音信全无。及至五更,不仅美梦不成,而且让人梦中惊醒的又是刺耳的角声。这怎么不令作客之人为之心碎呢?

这是苏东坡写的近十首《蝶恋花》的一首。从词面上看,显然是一首于暮春时缅怀亲友之作。词中没有说明所怀念之人是谁。从所表达的情感来看,他所怀念的不是一般的亲友,而是关系比较密切而又常常为他所想念的人。

词的上片抒写在春意阑珊的清明时节作者与亲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本来春天百花盛开的美景苏东坡举目所见,确实“春事阑珊芳草歇”。这是他对暮春景的概括。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又”过清明。按习俗,清明节是祭扫先人茔墓的节日,但是他乡作客,先茔不在此地,无从祭扫。落红处处,入耳之声,偏偏是鴂鸟啼鸣。这是他对暮春景色的具体描述,又是“春事阑珊”的形色补充。

词的下片,作者继续表述他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亲人所处之地可以说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严,不能自由往来。天不作美,不如人愿。“角声吹落梅花月”,惨白如梅花的月亮,闻此正待出发的征人所吹奏的进军号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这里的“梅花”语意双关,既代指角声,也指晓月残白如梅之色。

东坡此词,如单纯把它看作怀人之作,调子似乎低沉一些。但情感真挚,婉转曲折,感人至深,但为了进一步领会它所含的真情实意,应从东坡的政治生涯与诗词创作的发展过程加以探索。

相关文章

  • 春事阑珊芳草歇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宋·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

  • 蝶恋花 春事阑珊芳草歇 苏轼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以杜牧的这首《清明》流传最广,清明时节临近暮春,本身便蕴...

  • 为何王士祯评苏轼《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字字惊心动魄”?

    如何赏析苏轼的《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苏轼写过不少《蝶恋花》词牌下的作品,如《春景》、《昨夜秋风来万里》、《...

  • 犹未清明过

    都是转载 蝶恋花 [宋] 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

  • 春事阑珊桐花开

    “等閒春过三分二,凭伏桐花报与知”,众芳凋零,只剩一树桐花,静锁满院春暮。春事阑珊桐花开,意味着春天已然接近尾声。...

  • 必须填一词来收拾心情

    点绛唇.春事阑珊 春事阑珊茫然提笔彷徨久何方朋友不见神龙首 正大光明何苦居人后开尊口拙文但有一一呈君手 第一次正儿...

  • 清明:春事阑珊到清明

    昨天出去看到院子里满树樱花烂漫盛放,少女时代极爱樱花,每逢樱花时节,只要得便,必到北京玉渊潭赏樱,站在漫天粉红的樱...

  • [五绝]谷雨

    平川谷雨天, 点豆埯瓜田。 春事阑珊又, 穹苍响杜鹃。 平水韵 一先

  • 谷雨·二十四节气·2020

    读一本季节闲书 春事阑珊 虚檐写梦悟觉心 ...

  • 芳草未歇,盛宴蓝天

    文/一浅疏影 说不清,也道不明,这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在初次踏入二中的那一刻。是不远千里奔赴寻梦的激动,是久久沉寂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事阑珊芳草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cb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