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泡在学习的环境里,知道了一句话,让我思考良久--我就是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的原理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AI技术几乎无处不在的时代,有一个技术不得不提到,那就是起源于谷歌的搜索引擎,而吴军作为谷歌中文搜索引擎的技术大咖,在他的《数学之美》中讲到了搜索的原理,这个原理起源于数学家欧拉的图论。
IMG_E3614.JPG
吴军的搜索引擎算法:关于图的算法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是遍历算法。
介绍到的算法有:广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这是术的层面,还有道的层面:
建立一个搜索引擎需要做的事就像“把大象关进冰箱”一样,需要做这3件事:
一是自动下载尽可能多的网页;二是建立快速有效的索引;三是根据相关性对网页进行排序。
也就是:下载、索引、排序。
是不是很像“打开冰箱门、把大象装进去、关上冰箱门”的逻辑?
谷歌的面试题“如何向你的奶奶解释搜索引擎”难倒了一批产品经理。其实,用图书馆找书的类比就可以解决。去图书馆、索引、书架拿书。
搜索引擎的用法
有一个阶段要在网上搜索相关知识,怎样精准搜索,我学到了“术”。
5个简单的搜索技巧:
1.site搜索;
2.网盘搜索;
3.贴吧搜索;
4.微盘搜索;
5.专业资源网站搜索。
而常用的有命令有:filetype、+号、-号、and、or、intitle、*号、“..”等
把自己作为搜索引擎来用
在剽悍一只猫的《一年顶十年》中读到一句话:请谨慎选择你的伴侣,因为他(她)对你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结合这句话,我写下了如下的感悟:
确实影响巨大,我知道“我自己是搜索引擎”的那一刻,明白了,我只会吸引这样的(善解人意的)人来到我的身边,成为我的伴侣,也是当时最好的选择。有一位婚姻专家说,自己过的幸福与否,取决于自己的选择,选择越对,幸福的影响因素越少,否则幸福需要的因素会成倍增加。如果只有一条就是:找一个好人结婚。如果这一条没做到,幸福的因素就变成了两条:1.找一个人结婚。2.自己做一个好人。如果这两次选择都没做好,幸福的影响因素会变成4条或者继续翻倍,不会细思极恐吗?
自己就是搜索引擎,为什么这么说?
每个人从出生到逐渐长大,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都会不知不觉的种下各种各样的种子。有好的善的,也有坏的恶的,很多会像是基因一样,成为潜意识替我们做决策,而我们却不自知,这个“自动执行”的系统,其实依赖的就是我们自己--这台搜索引擎。
按照心理学的说法,我们做很多事就是受“潜意识”的影响,不管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是对我们“有利”的,而这个“利益”的判断者就是扎根在我们心中的“起心动念”,有善有恶意之动。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是有好处的,比如“撒谎”,孩童时代可能是分不清事实和想象,再大一点可能是自主意识的萌发,到了最后可能是“自我保护”,或者尝到了“甜头”,是的潜意识不断重复,相应的“种子”就开始生根发芽,成长为思想的参天大树。
既然知道自己就是搜索引擎,那怎么用好自己这个搜索引擎,就是所谓的“吸引力法则”,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动念的觉察过程就是内省、内修慧心。日常说的话,就是“关键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