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737660/cbca74ca60d0454c.jpg)
读书是件美好的事情。有句话说,日读十万,夜写三千。我喜欢读书,但做不到。许多年来,我每天坚持读30页书。假设一页书上两千字,30页书6万字。我侄女每天读书100页,相比之下,自愧弗如。只是,一天天读下去,文字改造了我,文字塑造了我。我是否感动了文字,却不知道。
只要读书,你就成了一个读书人。读书人算不得多么高尚,但却是体面的。漫漫人生路走过,我能添列其中,深感荣幸。我孙子上小学,他读过的书,我在电脑上有记录。至于我自己,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究竟读了多少书,却是不明白,说不出准确的数字来。只是我从发蒙的年月读连环画起,到退休的日子,一直坚持读书。工作之余,就躲进书斋,黄卷青灯,拜书本为师,向往文字、亲近文字,触摸文字。在浩繁的卷册里风波出没,持之以恒,没有懈怠过,这是事实。
俱往矣,教书育人之余的读书已经过去。2018年,我年满六十,走下讲台,回到家里,转眼又是五个春秋过去。在这五年里,继承以往,每天还坚持读书30页,“不教一日闲过”,我仍然像工作着那样,手不释卷。我读书,非吴下阿蒙,用不着被人刮目相看。仅只是爱读书,所以读书,喜欢在书中行走那种状态。只要我能读,当然要继续读下去。于是啊,五年来,又读了一批书。在某一个春日的夜晚,忽然想到,应该把这个读书生活做个记录。这个愿望逐渐地强烈起来。水到渠成,这部书稿诞生了。
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无需为稻粮谋。拥有充裕的个人支配时间,用来阅读、思考、抒发,写诗、作画、著述。他们既活在烟火世界里,更活在精神世界里。他们所愿意做的事情是随心所欲,行云流水。后世有一个词用来形容他们——封建士大夫。其实过去会产生士大夫,今天也产生士大夫,只是不封建了。文明富足的现在,士大夫的涌现是必然的。我认为,只要是真正的士大夫,他们就是社会的正能量,社会的良心。用自己的作品来陶冶情操,产生审美作用,或是鼓与呼,颂扬与歌唱,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退休了,有时间了,有人生阅历了,当然关键的是有经济基础了。房子建好,孩子们长大参加工作,时间完全是自己的了。像余秋雨先生说的,开始了诗意的人生。读书是美好的,他可以追求进步,增进学养,继续融入社会。我喜欢一句话:只要你还读着 书,即便八十岁,也还有人来请教学问。这话背后的意思是学到老,活到老,进步到老,优雅到老。夕阳桑榆,这个境界是一枝诱人的玫瑰。
我读过余华《活着》这部小说。人活着为什么?生活到最后,思考到最后,什么也不为,就为活着本身。读书为什么?我也搞不懂。逝水东流,我发现,读书是求知;读书是沉淀;读书是把生活的芜杂过滤后达到生命的升华;读书是修行,当你从卷册里走出来的时候,突然会生出一种明心见性的感觉;读书是你活在这个社会上的本事,在各式各样的竞争中,因为你有读书作底垫,视野、境界、格局异于常人,棋高一着;读书是追求幸福,提高幸福指数,当我们手捧书本的时候,即使住在茅屋里,也能看见良苑仙葩,莺歌燕舞,也能胸怀世界,心忧天下……
我用读书来陪伴。雨雪飘飘的日子,因为文字的消解,能把寒冷和忧郁拒绝在门外,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我用读书来寻找朋友,间或是钟子期和俞伯牙那样的相遇。你爱读哪一类书,大致就是哪一类人。阅读经典,阅读名著并非都是文化学习,文化继承。还有仰望大师、追寻大师、靠近大师、成为大师的作用。书本塑造读者,无非是一些偶然之偶然。只是这些偶然,一经内化,一经扎根,就是一生一世,就是读书人的傲骨和风骨,就是向着太阳,追随旗帜,昂首阔步。
在一次教师培训会上,有老师提出来,问我是谁培养的?我想都没有想就给出答案,是读书培养了我。如果我不读书,我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更不可能成为特级教师,专家学者型教师,著书立说的教师。我没有上过师范院校,不是科班出身。我深知自己先天不足,一切的一切,都要靠后天去弥补。这个弥补,“自古华山一条道”,那就是读书自学。把自我培训、自我培养放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来考虑,来实行。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这条路上走通了,我成功了。
如果把读书这一条抽去,我是谁?我谁都不是。教书、领工资、熬到退休,然后无所事事,等着大限的到来。活着,总要心有不甘。这个不甘就是理想追求,多帮帮别人,多为社会做点事情。不是因为要青史留名,而是因为这个社会给我的太多了,感恩回馈,我要回报,我要奉献。垂垂老也,但因为书读多了,起码在教育下一代方面,文化传播方面,占有先机。你看,我读书,我做事,我关心下一代,我就是在不同的战线上服务祖国,效忠祖国,为人民服务。
雁过留声。读了那么些书,记忆是什么?感动是什么?思考是什么?用嘴说出来,用话说出来,说了就化了。唯有依靠文字的记录,才能让更多人读到,发挥出力量来。心中感叹,啊,有这么一个姓李的老师,满头银发的日子,还在读着书,还在好好学习,还在追求着进步。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我应该行动起来,向榜样学习,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用不着怀疑,这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好事情。依靠书中的文字,读书人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教师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历史一再证明,读书的人生,是赢定了的人生。如果孔子不读书,他能成为至圣先师吗?如果唐太宗不读书,他能治国理政开创贞观之治吗?如果曹雪芹不读书,他能写出传世经典《红楼梦》吗?思考这些问题,得到结论是,我们要努力读书,一生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