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当面对雪片一样飞过来的招生广告,山一样的填报指南,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找理想中的学校?如何选择自己满意的专业呢?
所以说填报志愿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高考。如果说笔试是考生的正面的较量,那么填报志愿就是背后的博弈。志愿填报得好可以给考生锦上添花,也可以给一些低分的考生雪中送炭。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并不是考生一个人的战役,而是一家人的战役。
那么报考志愿有那些难题呢?
首先要解决是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的问题
这是你在报考志愿必须首先确定的问题,除非你的排名非常高,高到想去清华就去清华,想去北大就去北大,否则你就得面对这个难题。
从我的角度来看,觉得首先从你关心今后人生的角度去规划,也就是说你长大后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如果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选择就相对容易多了。举个简单地例子:一个女孩子,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将来希望出国深造,她报考志愿我就建议选择名校就好了,专业可以放到次要考虑的位置;同样是这样条件的女孩,如果有自己喜欢的兴趣,那么就选择自己爱好的专业。刚才描述的都是以个人主观因素出发的,家庭条件较好地,没有就业压力的角度去选择的。如果你的自身条件达不到时呢?你大学毕业后出来,是要找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还是要继续考研或者出国呀?
如果是要就业的,首先要考虑的肯定是专业,用人单位,尤其是技术性强的,关键看的是你的动手能力,对于学历要求真不大,只要你掌握了相应的技术。而且,男怕入错行,一旦选错行业,大学的时间就浪费了,时光不可逆转哟。所以对于就业来说,好专业特别重要,因此你要从专业角度来做出选择,要以专业做为第一要素来填报志愿。要保证专业必须录取,一个专业不能保证时,也要从这个行业角度去填报,把行业放到第一要素。
从行业角度去选择,看现实生活中什么行业好,什么工作人才需求量大,什么样的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什么样的工作工资待遇相对较高等都是你选择的依据。或者说从市场经济角度来解释,高薪的,就是好专业,能别人所不能的,就是好专业。比如软件工程、电子竞技、UI设计、车辆工程、建筑土木工程、风景园林、电气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等都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文科的小语种类德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房地产相关、金融类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这些都是专业门槛很高的,因为门槛很高,别人进不来,而市场需求摆在那,那根据供求理论,价格必然上涨,当前高薪的行业 IT移动互联网房地产汽车金融以及垄断行业等都是。试想一下子,如果网上发布招聘销售人员,会有多少人去竞争这个岗位,要是发布一个汽车设计人员,那么又会有多少人敢去报名呢?越是技术性要求高的,就越是竞争小,所以就业就相对容易多了,同时工资也不会低的。不过有些行业,比如金融和垄断行业。它是有特殊原因,因为垄断,所以会出现新的问题,就是有相关的家庭背景可以相对容易进入,否则就是名校和行业内知名学校。否则就建议也不要报考。
如果你是想要考研或者留学,那么学校非常重要。如果是非211的,考研留学基本很难了,除非自费留学。当然如果家境殷实,有自己的企业的,可以选择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这些,比较轻松,大学四年时间充裕,可以谈恋爱。如果你不是,想一下哪个企业需要你去管理的?所以说一般家庭的就要选择一些专业性强的专业,要不然毕业后,你找不到对口的技术型工作,只能和所有人一起去做销售了。
另外考研或者留学一定要211重点的,为什么呢,因为导师在选研究生的时候,分数不是第一看重的,更看重的是你的项目实践能力。现在研究生都要看第一学历,第一学历不是211重点,含金量真的不高。
解决在哪里上学的问题
城市决定学校水平,这是目前我们国家的一种现实,不承认不行。首选的城市是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即北京、上海、广州,然后以此为中心,向周边扩展。以北京为中心,可扩选天津、大连,或者青岛,以上海为中心,可扩选南京、杭州,或者厦门。
为什么呢?因为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对人才的需求和容纳能力都比较大,就业情况相对较好。而且财政及社会力量对高校投资大,学校硬件设施好,教师待遇高,而且以很优厚的条件招聘老师,因此就出现了内地老师纷纷出走,特别是名校的中青年老师集体跑掉的现象。内地很多高校现在是一流的名气落后的设施,匮乏的师资,这是无可奈何的现实。决定学校水平的两大因素:生源和师资。伴随着内地教师外流,这些年优秀生源也潮水般涌向沿海高校,呈现了东南双飞的火爆场景。这种局面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有什么改观。因此,城市决定高校的实力,城市决定学生的就业。这就是为什么把城市放在首选的原因。
三条基本思路
1.以城市定学校的范围,以专业选择具体的学校。也就是三要素的顺序依次是:城市-专业-学校。
2.以专业定学校的范围,以学校考虑城市地域。也就是三要素的顺序依次是:专业-学校-城市。
3.以城市定学校的范围,以学校选择具体的专业。也就是三要素的顺序依次是:城市-学校-专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