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送兰亭
古人说,不读诗词不足以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神,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这是古典时期最炫丽的烟花,虽然短暂,但却照耀着千年之后的我们,从未黯淡。那些永远的春花秋月,那些醉人的诗情画意,那些逝去的青春年华,直到邂逅这些美丽的字句,才恍然,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我们所有的情感都能在诗词中找到。当特别想家的时候我们会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会感慨“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当无比郁闷的时候,会情不自禁的喊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总之,不管你是在良辰美景中赏心悦目,还是风雨如晦中苦苦挣扎,不管你此时是春风得意,还是情绪跌落到低谷。都能在诗词中找到倾心交谈的朋友
著名的文学家余秋雨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一个概念,“文脉”。山峰连绵起伏,山有山脉。那么,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个时期都有它的文学巨匠,在文学的殿堂级熠熠生辉。从古到今,这些文化名人,铸造起了,普通人难以达到的文化高峰,一座又一座,连绵而成,就是余秋雨前辈所说的文脉了。让我们来从远到近来看看,这一路走来的绮丽风光吧!
源头是3000年前的《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巧笑倩兮,美女盼兮。”“挑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一群婀娜多姿,眉目含情的美丽女子。她们伴着稻花的清香,虫鸟的鸣叫,或采桑养蚕、或荡舟清歌、或描眉涂丹……她们有着清水芙蓉的美丽,有着纯朴宁静的心灵。她们是中华名族的审美之源。
春秋战国在思想文学上,是一个热闹的时代,诸子百家,吵得不可开交,他们谁也不服谁。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占据主流地位。他们都使出各种战术,各种方法。除了庙堂的唇枪舌战、他们开学布道、著书立说、甚至纵横捭阖,游说列国。《论语》、《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一批国学经典,在争论不休中横空出世。它们汇成了华夏儿女的思想之源。
诸子争鸣之际。在我国南方出现了一位衣带飘飘,身披佩剑,头带戴香草的爱国诗人,他的忧思之广,牢骚之盛。犹如连夜的大暴雨,倾入长达三百七十五句的《离骚》里。他就是屈原,开创文学的浪漫,和爱国情怀。也为华夏儿女留下一个,粽叶飘香的端午节。
秦汉是汉赋和乐府齐飞的时代。像两位风格迥异的美人。一个华丽富贵,一个纯朴清新。一个出自庙堂,一个来自民间。以司马相如,杨熊等汉赋名家,对垒民间歌者。谁胜一筹,不言而喻。每个华人心中都有一个花木兰,都有一个刘兰芝。这都源自号称乐府双璧的《木兰词》和《孔雀东南飞》。感谢这个时代,感谢那些诗人,为我们留下美丽动人的形象。
三国两晋,前半是英雄的时代,后半是后英雄的时代。在这里诞生一代枭雄,他不仅青梅煮酒,也横槊赋诗,他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情怀,也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气魄。他就是建安文学“三曹”中的曹操。曹操,曹植,曹丕,连同其他七子。像中华名族展示了一种,建爽刚健,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从此,文学多了一种审美。
在进入唐朝以前让我们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南北朝时期的北朝草原去看看。哪里有“天苍苍,野茫茫”,还有“风吹草低见牛羊”。让汉族人民欣赏到了草原之美,牧民之美。人们的审美在丰富,文化在融合。经常漫长的汇聚,才迎来了盛世大唐。
终于来到了繁荣,时尚,而又诗情洋溢的唐朝
向我们扑面而来的是牡丹绮丽的花香,还有绚烂的《霓裳羽衣舞》,女子的衣裙五彩缤纷,像天空中的云霞那么璀璨夺目,在这里人们穿着胡服,玩着蹴鞠,奏着乐,饮着酒,赋着诗。这是一座文化的巨峰,站在山顶的是一匹文学巨匠。它们的名字光耀千年。他们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狂贺知章、诗鬼李贺……不仅如此这里还有一批杰出的边塞诗人,他们是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他们齐声高咏,时而高亢激昂,时候沉郁顿挫,时而大气磅礴,时而凄婉柔情。一词一句奏出了最动人的华彩乐章。
欣赏完,盛世唐朝的华彩绮丽,我们进入柔媚多情的宋朝。这里亭台楼阁,烟柳画桥,更有秋千院落,月色婵娟。好一派雅致的风光。高楼倚栏处,十里扬州路,随处可见娉娉袅袅的二八佳人。弹着琵琶,唱着,文人墨客们写的小词。离别时伤感时她们在唱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深闺寂寞时会唱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少女在一起游玩嬉戏时会唱李清照的“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潭鸥鹭”。这就是宋词,写尽了天下女子的心事,悲与喜,怨与恨,以及那些缱绻的相思之情。直到现在我们还被宋词中的这一群女子感动着。而塑造这些女子的,除了李清照,都是清一色的男子。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江夔、周邦彦、都是具有写清词丽句的当行本色。词史上称它们为婉约派。
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一批关东大汉,手持铜锣,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这就是苏轼在香软柔媚的时代潮流中,唱出的大气磅礴,回肠荡气的曲调。大家把这类词人叫做豪放派。紧随苏轼的有辛弃疾。是他们振臂一呼,那些女子才不至于终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他们为那个时代注入了生命力,注入了风骨。不愧为文学史上又一座让后人,无法逾越高峰。
离开爱恨交织的宋朝。我们要进入了元朝。“呛、呛、呛”锣鼓喧天,原来大家都在热火朝天的看戏呢。这也是咱们中华名族,第一次听上戏曲。这可得感谢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这些元曲作家。《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汉宫秋》。这些经典剧本让人白看不厌。后人一直翻唱模仿,但从未超越经典。
直接跳过明代,来到最后一站大清。这里,人们迷上了看小说了。大家都在等着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新呢。从此书诞生之日起,几百年来,他塑造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一批角色。还真不像是小说中的人物。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她他们就是活生生的人。甚至比真实的历史人物还真实。这是就是小说的优点和魅力。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去读一读《红楼梦》,一如红楼梦难醒。去感受顶级文学带给我们的吸引力,和感动。
诗词从未走远。他就在我们的生活里。每读一首就仿佛是看到互联网上的一条新闻。你会情不自禁的去评论,世上还有这样的愁苦,还有这样绚丽的想象,还有这样的美景、还有这样的痴痴傻傻……如此我们的心灵才算真正回来家了。回到这个大而宽,长而久的时空之家。去感受家里的点点滴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