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 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文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被人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被人并称为“济南二安”。他的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一统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他又兼具武略,曾上书《美芹十论》、《九议》,希望统治阶级修守战之具,抗击金国,收复失地。
他武艺超群胆略过人,年少聚集两千之众起兵抗金,二十二岁便率领五十余骑夜袭数万人的敌营,擒拿叛将,堪比《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单骑救主。
他又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人物,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无处施展,只能在临终前大呼“杀贼”。
空负一身才华,却被无能的统治者蹉跎了岁月。
当了解到这些,初步知晓了一个这样的辛弃疾,再来读这首他晚年家居所作之词,会不会有不同的感触呢。
词的上片写作者青年时期传奇的经历,描写参加义军与金军战斗的情形,四句读起来却隐隐有千军万马的压迫感,战局的紧张跃然于纸上,让人一下子“梦回吹角连营”,想必作者在写这四句词时,也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感觉吧,毕竟那是值得自豪一生的光辉岁月啊。也呼应了副标题中“慨然谈功名”后自己“追念少年时事”。
下片一句“追往事,叹今吾”,笔锋一转,将人从昨昔恢弘的记忆里一下拉回到现实中,一追一叹,却是逝者如斯夫,数十年已过,自己须发皆白,而满载着报国理想的“万字平戎策”,倒不如“东家种树书”,这是理想与现实多么强烈的反差,是作者肝肠寸断的无奈,又饱含着对统治者偏安一隅的批判。上片的意气风发与下片的愤慨悲凉,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