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85365/5026270826690fd3.jpg)
作者:鲁棒棒
写于:20240731
正文
新西兰的那个项目,有两个难点,第一个难点是关于 “离散事件模拟” 的问题,因为我并没有修过 “离散数学”,我当时连微积分都没能完全理解,因为我自从脱离学校之后,关于计算机科学的 “硬功夫” 和必要的 “理工科背景的基础知识” 都没有及时的去补充,当然生活忙碌是一方面,现在流行的生活方式,是终身学习,白天就算再累,晚上回到家,也要学习两个小时的新知识,并且要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够与时俱进。
尤其是在软件研发行业,我并不是说像很多人那样焦虑 “某某框架” 现在流行,我就学某某框架,过了几天,另一个框架又流行,我就赶紧抓住另一个流行趋势,赶紧又学另一个,其实这样的学习方法没啥用,因为流行的东西是一直在变的,是无法全然都学会的,对于这种表面上的 “技术”,没必要去抓细节,只要到时候要用了,看一看文档,看一看 demo 能马上用起来就可以了。
我现在在找工作,看岗位的招聘信息的时候,有些招聘的信息写的是要必须精通某某框架,显然甲方是要尽量降低招聘风险的,当然就是那三个月的试用期工资了,而我认为对于 “某某框架” 的精通,其实是非常水的一个命题,为啥呢,因为精通某个框架,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这涉及到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对技术的热诚,拿炒菜当做一个例子来说的话,比如你要招聘一个 “精通鱼香肉丝” 的厨师,那么招聘条件很明白,必须精通鱼香肉丝,精通宫保鸡丁的都不算,但是不要求其他,试想一下,如何判定一个人精通鱼香肉丝了,必然是要做一盘鱼香肉丝才能鉴别。
试想如果一个人不会基本的切丁,不会调味,不懂得川菜配伍,也不懂得基本的美食学原理,他只会照葫芦画瓢,非常熟练的炒一个鱼香肉丝,那么这个厨子,意义何在呢。
放在技术上是一样的,对某个框架的熟练,精通,代表不了任何事情,最典型的案例就是 “大厂 P10 做的爬虫教程,学完之后在线接单,月入五万”,这样类似广告的营销话术了。这样的课程可以认为是典型的 “韭菜知识”,当然它确实能让你精通某个技术,但是又有啥用呢。学会了爬虫,反扒技术多种多样,人家一换,你就不会了,你只会培训班教的这一种,并且连 html 都没弄明白,只知道 “div”。不光反扒问题多,调度的问题更多,试问如果一个开发人员不懂系统,不懂网络,开了 100 个进程 CPU 跑满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性能还是这么低。
这就是一种抛开基础,直接学习建造 “高楼大厦” 的问题所在。
这种情况我见过很多,其实也并不是说非科班的就不好,而是说,大家都忽略了最基础的问题,毕竟在工作当中解决问题是很困难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无非大学的那几门课,但是也会有人吐槽,学了大学的几门课,每门都是高分,还是搞不过培训班学了几天 java 的,人家出来就会搭建网站,大学生学了四年 CS ,毕业的时候除了会打竞赛那一套就啥也不会了。
这其实不是竞赛的问题,我对竞赛也很有兴趣,这个问题的根源被 “应试” 给骗了,因为如果你脑子里只有应试,那么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所以一定要借助应试把理论基础搞好,然后借助 “培训班” 的项目,把自己的 “花架式” 练好,这样内功外功都很强,在加上竞赛那套东西,就算不是 TOP 学校出身,只要是普本的,在早几年,大概 2015 年之前吧,我认识很多进 BAT 的大佬。
说多了都是题外话。
这个新西兰的项目引出了我的很多问题,不过我至今也没认真把我缺的知识全部补上,我想补一下基础 “大礼包”,放在微观上说,就是 “计算机考研全家桶” 了,但是这个全家桶涉及的方面太窄了。因为学这个,还是会偏向于应试,不符合我现在的一个规划,因为我不太需要应试,不过就这几门学科来说,贯通之后,是可以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的,或者说 “计算机素养”。
因为计算机是一个交叉学科,不是数学物理这样的比较核心的单纯的学科,但是就算是数学物理,细分学科也是非常多的,其实一般的工科几乎没有不是交叉的学科,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所以所有的学习一定要和实际结合起来,现在学 CS 的,很多从学校出来,没上过班,就直接创业了,我之前的一个公司的高层比我年轻几岁,就是没上过班,直接毕业就成立了公司,因为他们当时也是找到了金主,不过不是大金主,勉强在望京那边租了个地方搞项目。不知道现在如何了。
要说我从新西兰这个项目上学到的东西,大概就是基础很重要把,幸亏我高中的数学没忘了,否则光离散事件这个部分的功能,我也很难能弄明白,其实有时候能够宽泛的理解一些东西,对生活和工作都是有帮助的,但是一个人也一定要有自己深入的专业性质。
比如做销售的,就必须成为一个话术高手才行,这样才算是一个资深专业人士,学机械的,也肯定是有一个 “进修路线” 的,慢慢的做着相关工作就可以越来越深入的了解自己的专业了。
不过这也是很难得的,因为能够进入好的公司,让自己有深造的机会,并且有非常好的履历,是可遇不可求的,之前跟一个朋友吃饭,那个朋友听说我是搞研发的,就死命说我是 “青春饭”,并嘲讽我现在 “无业游民”。我也没反驳什么,毕竟这是事实,但是放开公司的事不谈,我从我的职业中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首先是 “凭空创造东西” 的这种感觉,我有时候觉得自己还大有可为,只是时机未到,其次就是,对于我个人来说,每天写两个小时代码,觉得很惬意,我也不爱过多的去社交什么的,所以我还在寻找一个平衡。
可能我要求的太多了,也可能根本无法达成,我想做的事情就是,做个产品,混点饭,也不要劳累,闲暇时间也得有,不要公司的拘束,晚上可以弹一会琴,搞点文艺,然后搞搞写做。
我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可遇不可求,不过姑且算我做梦吧,但是这又不是像 “暴富” 啊, “中彩票” 啊之类的梦,这是一个基本有可能达成的梦,自己如何与现实调和,还是很重要的。
今天就写这么多,晚安,明天继续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