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阅读打卡 20181216 day 14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阅读打卡 20181216 day 14

作者: 遇见灵溪 | 来源:发表于2018-12-16 18:52 被阅读7次

20181216 day 14

书名: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作者:武志红

章节:第21-26章

摘录:

对感情的信心,就是对整个世界的信心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所谓含蓄,就是对感情寂灭的美感表达吧。但再怎么表达,骨子里还是无望。

我们的文化中,太多伟大的东西凌驾于个人之上,最终个人价值被严重压制,先是可以借助伟大的名义压制个人,而最终成了可以用一些卑鄙的名义来压制个人,

但现在,我知道,共情远不是一种技术,它是一种存在,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一个人真的可以感应到对方的存在。

那么,对于我们而言,到底是白天的世界真实,还是在睡梦中真实?在我看来,很不幸的是,我们的确是在睡梦中更真实。

所谓共情,就是治疗者与来访者取得心灵感应。

在我们没有将心打开之前,在我们完全不能有心灵感应,而只能用头脑和理智去思考、剖析其他事物时,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可憎的世界,或至少是生活在一个孤独而乏味的世界。然而,假若我们能将心打开,我们能感应到其他事物的存在,我们能与其他有灵的万物建立如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所说的“我与你”的关系,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生活在如潘多拉星球一样奇妙而美丽的世界。

因为他发现,从波兰到德国、到法国,再到英国,甚至美国,每个人都有一个化解不掉的痛苦—孤独。所以,他想用电影来展现这一话题,也希望用电影能找到化解孤独的答案。

我深信,答案就在我们心中。当我们先找到自己的心,再能感应到别人的心乃至万物的灵时,孤独就消失了。

解决俄狄浦斯冲突的关键,是孩子认同父亲,认同之后还会有超越(经典的精神分析的说法,客体关系理论则认为,若有足够好的妈妈,则孩子可自动化解俄狄浦斯情结)。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逻辑是正确的,这个世界在按照他相信的那一套逻辑运转。如果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我们就会以为,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真正的深层逻辑一定是自己掌握的那一套逻辑。要证明这一点,只需要将别人“轻轻推一下”,这些人就会陷入自己的逻辑中。

两个男人被一个女人爱上,这通常意味着,这两个男人要么很像,要么截然不同。这两点综合起来还有更复杂的情形,即他们要么看上去很像但其实完全不同,要么看上去不像但其实本质一样。

女人是矛盾的,女人常做这样的事情:爱上一个英雄,但对英雄说,“你要变成平凡人我才嫁你”。然而,这是真的吗?

基督教传说中,魔鬼撒旦赢得世界的方式是捕获人类的灵魂,

在我看来,这也是所有最邪恶罪犯的共同欲望,他们感兴趣的不是钱权名利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他们要的是影响力。他们想将他们的意志强加给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因为他们而战栗,用普通的逻辑看待他们是行不通的。

这可以理解,因为,比起失去爱人的心痛来,这种肉体的痛更容易承受,而且它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从心痛转到肉体的痛上来。

让我内心有这个转变的关键在于冉阿让临终前的话,他说,感谢上帝,让他带着爱,而不是带着仇恨死去。

母亲偷情,通常来说,对儿子的打击不亚于对丈夫的打击。他会怀疑,母亲是荡妇。所以影片中,芳汀沦为妓女。但他为母亲辩护,所以影片中说,芳汀是纯属无奈。芳汀沦为妓女后自述说,她被一名男子始乱终弃,也可视为雨果对母亲与父亲婚姻动荡的一种理解。

孩子不能处理父母的好与坏时,会使用分裂的方法,即将好父母与坏父母彻底分开,将好父母归到一个人身上,而将坏父母归到另一个人身上。

事实是,若论品格,雨果的品格不靠谱。我的文章一再写,若无觉知,人生就是一场轮回,成年的命运,是童年命运的自动轮回。

一个社会的家庭结构,从整体上看,是这个社会的权力结构的缩影。所以,向权力结构开战,也是向家庭结构开战。

不过,开战从来都不是好办法,虽然开战会震荡乃至摧毁一个腐烂而僵死的体系,令新体系作为一个新生命而诞生,然而,若家庭结构或人心不变,只不过又是一个轮回。并且,很容易就像雨果的家庭一样,是越来越可怕的轮回。

感想:

只有当我们的心和身体重新取得了链接,才有可能脱离孤独,感受到爱感受到快乐。也只有爱才能解决时间一切问题和困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阅读打卡 20181216 day 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mx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