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各朝代铜币鉴定方法

各朝代铜币鉴定方法

作者: 贵州瑞麟 | 来源:发表于2018-03-21 16:53 被阅读0次

    纵观中国历史,铜的历史大约有四千多年。其实中国的金银矿储藏都不是很丰富,所以大多数时候都不具备用金银铸造钱币的条件,古代用的最多的通货就是铜币。然而对于铜币的鉴别,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些方法。

    大观通宝

    1、看铜质,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界中不可有绝对的纯净物,所以鉴别同铜一项基础功夫就是看铜质。先秦时期铸币主要是青铜(铜锡合金)铸成的,整体呈青红色,质地较硬挺;汉代到宋时绝大部分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白中带淡红,隋朝五铢钱因为锡成分偏大,故铜质泛白。明代嘉靖以后,开始用黄铜,到天启年,黄铜铸币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2、看锈色,今天我们能见到的同比分为两种,一种是土里挖出来的,另一种是流通中传下来的。这些铜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都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氧化,表面会产生一层模(也叫锈)。

    出土的铜币表面锈色会深深渍入钱币里面,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一般擦不掉。而伪造的则不然,伪锈多在铜币表面,称为“浮锈”或“粉状锈”,往往用碱水一煮就会掉落。传世真品黑的沉着、光滑,而伪造的却是漂浮、发亮。

    3、看铸币铭文,我国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时代书写风格。先秦时期的刀、布、園钱等铸币上的文字是用大篆书写的。秦汉时期,铭文书体属小篆范畴,如半两、五铢,汉代后来增加汉隶风格,其中莽钱为针篆。魏晋南北朝书体复杂。唐代钱币为八分隶书,唐代以后隶书盛行,五代十国主要为真、篆、隶三种。北宋钱币则有篆、隶、真、行、草。自南宋光宗绍熙以后至元、明、清,铭文均以楷书(真书)为主,间或篆、隶书体。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铸币铭文又有蒙(八思巴文)、满、回、党项(西夏),契丹等少数民族文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各朝代铜币鉴定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ng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