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于用“柏拉图式的爱情”当作是一场情深意重的爱情长跑的开场白。但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倡导精神恋爱的唯心主义才不是现在人对于爱情憧憬的模样,甚至都算不上爱情表象。
01
身体爱欲与灵魂爱欲的统一
柏拉图式爱情并不是所谓纯粹的精神恋爱,而是追求爱欲与灵魂的完美结合“身心合一”。而早于公元400年前的古罗马,连男女都无法平等而论的年代,谈何爱而形式上学?作为一个哲学主义者,柏拉图所阐述的观点,仅仅是为了显示精神平等性在爱情上的重要性。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感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02
平等、自由、理想、完美的爱情观
在这世界上仅有一人对于你而言是独一无二的,精神契合的,永恒持久的存在。
听起来多么的理想化主义,甚至不存在于性别的芥蒂,这才是柏拉图式的爱情,想要建树起的标杆。可望而不可及…
它更多的是体现了以思想做为主体,控制情感走向的中心理念。从而论证思想共鸣,思维共通性对于爱情的持久性,永恒性而言的重要性。它是无私的,无畏的,无虑的,无限的一种存在方式。
03
什么是爱情?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说:“你去麦田里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回来,在这过程中,只允许摘一次,并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最后柏拉图出去了很久,但最终空手而归。问其何由,其曰,“很难得看见一株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摘一株,无奈只好放弃;于是,再往前走,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可是越往前走,越发现不如以前见到的好,所以我没有摘;当走到尽头时,才发觉原来最大最饱满的麦穗早已错过了,只好空手而归。”苏格拉底说“这就是爱情”。
我们都听过小猴子捡西瓜的故事。人的欲望从来都是“吃着碗里 看着锅里的”。而苏格拉底试图想要告诉柏拉图的,何曾不是这样浅显的道理。在遇到未知的爱情面前,谁都会疑虑“下一个是不是会更好?”从而彳亍不前,犹豫再三,直至无法回头后,却又对失而不得者念念不忘,最终也只能空手而归。爱情亦如是。
是选择障碍么?是真的不匹配么?都不是,而是败给那不断膨胀的欲望罢了。
04
什么是婚姻?
又有一天,柏拉图试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让他到树林里,砍下一棵最大最茂盛,适合放在家作装饰的树。最好他带回来一棵极其普通的树。问其何由?其曰:“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悔,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苏格拉底说:“这就是婚姻!”
有时候现实就是如此讽刺,等你觉得已经攒足了经验与教训,总该避开了许多蜿蜒与曲折。可终究,结果也只是差强人意。美其名曰“合适”,究其根本“凑活”。
05
什么是幸福?
再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幸福?苏格拉底让他去田园里摘一朵最美的花,期间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这一次,他带了一朵美丽的花回来了,苏格拉底又问“为什么是这一朵?”这次柏拉图答道:“我找到一朵很美的花,但是在继续走的过程中发现更美的花,我没有动摇,也没有后悔,坚持认为自己的花是最美的,事实证明至少在我眼里是最美的。”苏格拉底说:“这就是幸福。”
只有坚定了自己想要的,才会毫不犹豫的坚持与信仰,并且坚固信仰,从而在“信仰”中得到幸福的力量。形而上学的问题通常都是充满争议而没有确定性结论的唯物辩证主义。而如果你想让自己与这矛盾的世界,生活的不公和解,那么我们可以从唯心主义出发,消化那些不满,驱赶一些恶意,扫除一些阴霾,从而抬头仰望满天繁星,在黑暗中也能享受着炫丽夺目的光亮!这便是幸福!
06
唯心主义
适当地做个不切实际的唯心主义者也不错,试想着偶尔逃避这不想理会的纷扰、喧嚣,择一处伊甸园闲坐、静处。试着把“理念世界”投射于“现象世界”,遵循自己内心深处的呼唤,这大概就是“臆想”可以带给人的另一种探究感跟满足感。就像沉醉于广袤无际的草原,深不见底的大海,浩瀚无垠的宇宙,任思绪飘散~你想要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