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龚荣庭
什么样的观念,什么样的格局;
什么样的格局,什么样的行止。
仲夏游奉化溪口,匆匆大半日,印象最深的是:景区干净整洁,不负5A之名;民国建筑保存或修复较好,史迹展览亦丰富。
01
溪口景区,主要是雪窦山和蒋氏故居。中国的名山大川太多,雪窦山有其清秀之美,且不必说。
因蒋氏父子而兴的民国建筑,总计近10处,武山庙、武岭门、文昌阁、武岭学校、丰镐房、小洋房、玉泰盐铺、摩诃殿、毛氏墓等。总体来看,设计和建造都很考究。
民国不过百年,所存建筑不少,也不去说它。一路看下来,这些建筑的时间与规模倒是引起了兴趣。
文昌阁:清雍正九年(1731)建,1924年重建,2层楼房,500平米;
武岭学校:1927年兴建,占地90余亩,有大礼堂、教学楼、宿舍楼、健身房等建筑40余幢,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
武岭门:原址武岭庵,1929年拆建仿古城楼,2层3间;
小洋房:1930年建,西式3开间2层,100余平米;
丰镐房:原有祖屋6间,1935年改造扩建为49间,占地4800平米,建筑面积1850平米;
玉泰盐铺原址:3间2层,1948年拆建。
从时间上看,除文昌阁外,其余各处都是蒋氏在权力高峰时所建;从规模上看,以武岭学校和丰镐房较大;从功能上看,武岭门、文昌阁及武岭学校为公,小洋房、丰镐房、玉泰盐铺为私。
其中,武岭学校与小洋房几乎挨着,学校的大礼堂,除学校师生使用外,也是蒋家礼拜或聚会的场所。
丰镐房为蒋氏父子旧居,1935年征收毗邻房屋,从6间扩至49间。
写到此,不能不联想到跟蒋氏唱了一辈子对手戏的毛泽东。同为党军、党国领袖,对待故土、旧居,两人有什么同与不同呢?
02
湘潭韶山,现在亦为5A景区,主要景点有毛泽东故居、铜像、纪念馆、遗物馆、诗词碑林、纪念园等人文景观,以及西方山洞、滴水洞、黑石寨、五龙山大杰寺、仙女山等自然景观。
撇开自然景观不说,也从建筑时间和规模上看看相关的人文景观。
故居:1950年按原貌修复,470余平米;
纪念馆:1963年建,5900余平米;
铜像:1993年建成,广场10万余平米;
诗词碑林:1993年建成,2万平米;
纪念园:1995年建成,260余亩;
遗物馆:2008年建成,1.9万平米。
从时间上看,除故居和纪念馆(初名陈列室)外,其他主要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所建;从规模上看,毛泽东逝世后所建的纪念设施,规模都比较大;从功能上看,不管是生前的故居和陈列室,还是身后的纪念设施,主要功能都是供人参观。
03
从以上所列看,蒋介石、毛泽东对故乡、旧居的态度明显不同。如果再看看相关的背景,两人的差别就更显著了。
蒋介石在掌握最高权力前,遇事不顺便抽身返乡,理由多是探视老母。具体情况很有意思,可以参看有关蒋介石的传记。
取得最高权力后,蒋亦常回奉化,尤其是政局上遭受挫折时,比如他的三次下野。在蒋的大陆政治生涯中,回奉化老家,几乎是他的经常性选择。
相反,毛泽东在1927年离开湘潭韶山后,直到1959年才返乡。当然,这32年中有20年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但新中国成立10年后,他才第一次返乡。
而且,毛泽东还阻止了基层干部在韶山兴建相关设施的打算。1950年9月,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准备在韶山新建房屋和公路,毛泽东得知后,立即指示湖南省委:
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
同样在权力最高峰,一个经常回乡,一个基本上不回乡;一个建门楼,修学校,扩祖屋,一个敬畏人民,并对基层的冲动给予制止。
04
平心而论,蒋介石在溪口营造的各类建筑,同他当时的地位和权力相比,已非常克制。毕竟,耗资最巨、占地最广的武岭学校,主要功能还是造福桑梓。
从蒋介石多次回溪口的行止看,他更像传统的士大夫。从当时的舆论看,虽然也有批评之声,但赞许的也不少,毕竟当时的精英阶层,大多有传统士大夫的价值取向:富贵而不忘本。
在当时的观念中,本就是父母亲族所在的故乡。富贵显达后修祠堂、建学校,是回报家乡的主要方式。如兴建武岭学校,即是蒋母对儿子回报桑梓的要求。
可以说,蒋的人格魅力,传统士大夫坚守的诚、义、仁、孝,要占相当大的比重。蒋在青少年轻时期就研习宋明儒学,虽在中年时信奉基督,但朱熹理学和阳明心学一直贯穿始终。
相比之下,毛泽东虽然也熟知中国历史与文化,但很早就突破了传统士大夫的观念。1920年前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后,他便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在学习和接受列宁主义后,注重在中国实践的基础上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很快就显示出过人的见识与谋略。
从国共两党的观念看,如施展在《枢纽》中所说,
国民党抱持民族主义,但对内无法整合边疆,对外无法理解中国与世界秩序的关系;而共产主义则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组织机制,也带来了全新的视野格局。
若以近代以来的历史看,在贸易和战争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中,坚守传统士大夫观念的蒋介石,怎么争得过坚信共产主义的毛泽东呢?
居不同,那是“局”不同;
观念有新旧,格局见高下。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