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到精准回馈的需要来自于小我匮乏的思维逻辑,而在这之外的,是对自己的觉知与思维松绑回归本体意识。
似有所悟,但上午情绪仍是起伏涌动。失望,对于真的认识到对方的个体性,包括大自然的无回应和无法更改。对生活的幻想改造隔离,在企图高于生活的底下,或许是有不接纳恐惧的感觉吧。这种恐惧和不可控只能更多的回到自恋。而沉浸一体,放下恐惧,脱离思维的限制才能给出爱。
看到真实关系里的权衡博弈和较量,认识到爱很难,但关系更难。然后深深的心痛爱只有那么少的一点点,体会着情感和理性的撕扯,感受放下的心痛。不甘心,但知道要走出来,开始忙一些事情看会书,居然有奇迹般好起来的体验。第一次体验到做事和工作对人真的是很重要的,不仅从情绪中出来,还从中感受到了快乐。或许自己能体验到乐趣的事情太少,才容易执着和沉溺吧。这世界真不是离不了谁。
对于付出恐惧,然后带着点委屈来到对反馈的理所当然,因为是在意关系,所以你应该。有点像因为对你好,所以你应该的逻辑。可需要就是需要,的确不是爱。或许真的是两个部分,付出和需要回馈。试想一下,付出完就放下,然后需要的时候就为自己需要负责或者会好一些。
这样看自己的卡点是,内疚了去虐别人,觉得应由别人负责。感觉不公平了嫉妒了不被重要对待了去愤怒,去企图通过别人的改变来照顾自己的弱小。而这种情绪又在付出了应该得到回馈的连锁里各种发酵,变成自己是个可怜弱小的受害者。对对方有巨大的愤怒,需要对方给出调整和确认,否则就要一走了之的离开。里面应该是对怕没有价值,怕被抛弃的主动防御吧。在先一步的时候主动离开对方,完成一些早年因为不得不而没有完成的潜意识动机,也是对抚养者的移情和认同吧。
陷在里面循环,以至于对关系和靠近望而生畏。不敢再付出靠近,怕需要时被不满足被拒绝,或者还没表达前,脑袋就经历了一轮拒绝。然后用拒绝,理应和指责的方式去提需要,去让对方体验自己被拒的感受。然后在对方被拒绝的莫名其妙里,和被要挟控制的不适里,马上就截断关系离开,又撕裂一番。
如果分开付出和回馈,处理每个当下的感受,付出即清零,在需要时再想办法去满足自己需要才是更成熟的方式。完成对自己需要的允许,甚至不被回应和被质疑的允许;理解自己对于弱小不被照顾着的恐惧感;看到自己对于重要有价值的执着,以及将其与被抛弃的捆绑;这些可能才是我真正需要面对的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