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童话这样教。
童话跟一般文学作品一样,是很复杂的,具备的特质相当多。我们可以用很多词语对童话加以描述:想象的、怪诞的、梦幻的、奇异的、超自然的、神秘的、魔幻的、无法解释的、神奇的,等等。但是众多词语都无法透彻的揭示童话的本质。
童话像记叙文一样教,可惜了。一位老师教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是这样教的:
1.你觉得哪句话比较难读。
2.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把这个故事分成三部分吗?
4.你能给小鸟说的话加上提示语吗?理解了这些对话后,你能有感情的朗读吗?
童话被作识字、写字、句式段落训练的材料,童话本身的文学性、审美的价值,在这节课中基本就没有涉及到。
童话纠结于真假,可惜了。在童话的语境中,真实不再是正常逻辑上的真实,而是心理上的真实、情感上的真实。倘若在教学中津津乐道细究故事情节上的逻辑真实,就是对故事的损伤,破坏了童话特有的叙事风格所带来的魅力。
对童话概念化解读,可惜了。例如,教材里的《去年的树》跨越生死的友谊、承诺、执着以及放手等等,可以读出的东西实在太多,如果你只是简单的统一出一个道理就可惜了。越是优秀的童话,越有发掘的空间,越能培养高级审美情感。
童话要讲。童话是用来讲的,尤其是那些古典童话、民间童话,他们很多脱胎于神话,接近口头文学,让孩子讲述意义非凡。
对1、2年级的孩子没必要对内容进行分析。讲那些故事感很强,具有古老历史的民间童话,最好选择那些结局光明美好的童话,选择情节简明一点的童话。
童话要演。3、4年级童话教学的核心是让孩子进入童话,融入童话,忘掉自己,成为童话中的一份子,表演应该是很好的一种选择。
发现童话的叙事特点。民间童话叙事的固定模式首先体现在开头和结尾。“从前……”“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民间童话叙事的固定模式也体现在中间的结构上:反复、对比、循环法、现实与幻想结合法、巧合。
让《让学生学会阅读》有感(五) 让《让学生学会阅读》有感(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