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郝晓东院长的《教师成长力——专业素养发展图谱》中的《在啃读经典中获得智慧》一节,这一节郝院长主要谈了自己啃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经历。
他在文中说:干国祥老师总结出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生命在劳动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进而获得高度的自我感觉(自信自尊),以及责感与意志力,和渴望再度通过学习、通过克服劳动学习中的困难而获得幸福的动机。”说这个理论成了他理解教育的一个根本观点。这段话初读没什么感觉,反复读你会觉得,这句话也是经典。实际上第一次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也有这种体会,但是无论如何提升不到如此精确。
郝院长在这一节里面谈了自己读《给教师的建议》的经历和这本书对自己的帮助。郝院长不止一次的读这本书,第一次是啃读,批注原文。接着是带领大学生一起读,并用书中的理论解决实习时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让大学生们沉醉其中,收获匪浅,并且爱上了这本书。他还带领农村老师们一起读这本书,刷新了他们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认知。
读并且用,从读中去感悟,去体会,去汲取,再落到实践中去,进一步升华。这本书自己也草草的读了一遍,虽有收获,但甚微,很少落到实践中去。特别是郝晓东院长在文中引用的语句,就如同自己的话语。可见这本书他已经读得相当透彻。忽然有了一种再读这本书的冲动,和大家约定,我们也一起在读这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