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教育最大的事莫过于“新课标”的出台。自六月至今,相关研讨和讲座不断,当然更是“方案”编制一线专家的发言居多。毕竟还在理论层面,更多接地气的课堂实践还很少。得益于网络世界的便捷通道,我也一直关注这方面的各种活动并积极参加学习。最早是杭州师大申宣成教授“新课标.新理念.新气象”的有关“新课标”的解读,关于修订的背景、修订的内容做了充分的讲授,特别强调了语文学科“实践”的重要性。对于他引述的吴忠豪教授关于语文实践的这段话印象深刻----“让学生从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从说话中学习说话,从聆听中学习聆听,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习作中学习习作。”这也是崔允漷博士所主张的“学科实践”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学科的知识就需要用学科的方法去学习,才能发现学科的观念、思维与价值。
也是因为听了申教授的讲座,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课例式解读》,也因此对于新课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尤其是崔允漷博士专门写的序言对“课标”做了高屋建瓴的引领学习:关于目标要做到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的统整,实现三位一体,不能仅仅把目标写在纸上,更要通过具体的质量标准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这也就是他所说的,目标要从“想得到的美丽”、“看得到的风景”到“走得到的景点”;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提出了“大单元”教学的思想,常用的单元组织者有“大观念”、“大问题”、“大任务”三类,真正实现内容从学科逻辑、活动逻辑到学习逻辑;新课标的实质是实现育人方式的变革,要从过去的“虚假探究”“快闪探究”“程式化探究”转变到以学科实践为主的“真”探究,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新课标分三层设计了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倡导任务驱动的语文学习。
在“课例式解读”这本书里既有关键问题的解读,更也有典型课例解析,应该能很好的解答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问题,但关键还得行动。我是假期封在家里读的这本书,应该说当时还是“热血沸腾”,并找来自己将要教授的四年级语文课本逐个单元进行了大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初步设计规划。这期间当然就出现了“眼高手低”的问题,单元主题的提炼、问题的提出、一个个任务的设计都是很棘手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对教材、对课标的深入研读和理解。在实际的教学中又存在放不开手脚、学情分析对接不到位的问题。四上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自然之美,这跟当下山村秋景很契合,应该可以让学生充分深入田间地头感受乡村之美、田园之美,进而认识自然之美。那在这样的主题之下如何创设情境、如何结合真实情境设计一个个的小任务,在任务驱动下习得知识。我结合本单元的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和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设计了两大主题活动:“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和“书写大自然”,以下设计小任务,如,“天下奇观我来讲”----阅读“观潮”,感受自然的奇妙,进行朗诵展示;“自然秘密我发现”-----发现单元文章里有关月光、星空、飞鸟的描写,探索写作的奥秘;“美景我推荐”----乡村游小小讲解员;“乡村环境守护者行动”……正在路上,孩子们很喜欢(但不知道能坚持多久)、我捉襟见肘(照猫画虎的事不好做)、领导不高兴(这怎么不一样)……
好在关于这样的研讨正如火如荼,我也坚持学习。
九月七日晚上本来预约的崔允漷博士的“落实立德树人,开创义务教育课改新局面”讲座因一些事情耽误了,好在有讲座的PPT。这一次有好几个点有很深的印象:
关于学业质量,崔博士有个形象的比喻。“学业质量是酒品,不是酒量;酒量无法推论人品。”的确,学生到学校里来,不是只为考好成绩(专练酒量)的,而应是为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习得一些品格(提升酒品)的,而一个人能在社会上很好立足,绝不是靠成绩(酒量),而应是靠得住的人品(酒品)。虽然具体知识点是靠分数逐个呈现的,但就阶段性学习后的表现来看,我们得乎其中的仍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
关于大单元中的“大”如何理解?他认为这关乎高阶位目标的设定,需要解决真实情境问题。大问题就必须是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大任务一定指向具体的作品或产品,要让教学见到实效;进而让学生在知识整合、内化后形成想法或观念。
关于因材施教,提出2035教育目标中的从“面向人人”走向“适合人人”。“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提供适合的教育应是每一个教育人首要考虑的问题。现实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到了“差”,而没有关注到“异”,其实所谓“差生”的存在只是我们没处理好“异”----学习方式、学习状态的“异”。
课程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依托。深化课程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着力探索以课程思维建构核心素养导向“新目标”——目标一族,以结构化的学习经验重组“新内容”,以指向育人方式变革的学科实践建构“新教学”,以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撬动“新评价”,为新时代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开创了新局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