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21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21

作者: 艺凡会发光 | 来源:发表于2022-12-26 08:23 被阅读0次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第五章:价值观之病态的自由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何晏。

易中天: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何晏,是何进的孙子、曹操的养子,从小在宫中长大。何晏也没有想到司马懿会杀死他。

艺凡:为啥要杀他呢?

易中天:他在司马和曹魏的政治斗争中站错了队,成为曹爽党羽,结果败者为寇。不过何晏虽然死于非命,却并不妨碍他成为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艺凡:为什么这么说呢?

易中天:因为至少有三种风尚与他有关,甚至由他开风气之先,这就是谈玄、嗑药、男人女性化。

艺凡:女性化?

易中天:是的,他原本就长得白白净净,却无论走到哪里都粉白不离手,以便随时随地可以补妆。走路的姿势大约也婀娜多姿,还要一步一回头观看自己的影子。

艺凡:他用的是什么粉?

易中天:不知道配方,但知道配方的是,就算真是女人,也未必如此吧?何晏所服之药。

艺凡:什么药?

易中天:这种药叫五石散,东汉医圣张仲景就开过处方,作用是疗伤治病强身健体,正如伟哥的研发目的是治疗心脏病。同样,正如伟哥的“副作用”改变了人类生活,何晏也意外地体验到服用五石散的神奇效果。当然,他可能略为改动了一下药方。

艺凡:五石散成了魏晋的伟哥。

易中天:对,改变了士大夫的风度。形成于两汉的士大夫,原本应该是正襟危坐衣冠楚楚的谦谦君子。因为按照儒家伦理,服饰是身份的标志、道德的象征。赤身裸体,衣冠不整,甚至穿着随便不合礼制,都会是很严重和不可原谅的行为。

艺凡:但是嗑药的人顾不了这许多。

易中天:因为药性发作以后,会有一系列的药物反应,弄不好还会死人。解毒的办法,是吃冷食,喝热酒,洗冷水澡,还要快走,名曰“行散”。至于衣服,自然是少穿或不穿,要穿也得是宽大的旧衣服,哪怕里面长虱子。

艺凡:这实在让人跌破眼镜。

易中天:服饰与心理和性格是统一的。外表变了,内心世界也会改变。或者反过来说也一样:模样变了,是因为思想起了变化。实际上魏晋名士早就想改头换面,药物反应只不过是借口。因为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就是突破儒家伦理的束缚,实现心灵的自由和思想的解放。

艺凡:若为自由故,衣冠皆可抛。真实、自由而漂亮地活着。

易中天:这其实是从庄子以来就有的价值追求,只不过魏晋在真实和自由之外再加漂亮。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真是自由的体现,美是自由的象征。不自由,就难以做到真实。不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没有艺术。因此,自由而真实就一定漂亮。鹤,正是这种价值观的形象大使。

艺凡:然而自由二字真是谈何容易,我们民族在历史上甚至对自由产生过恐惧感,或者视自由为贬义词,比如自由散漫或者胡作非为,最好的理解也不过自由自在。

易中天:如此重大的课题,当然只能从长计议。这里要说的是:魏晋对真实、自由和美的追求,都表现出一种病态。

艺凡:什么病态?

易中天:玉璧般的卫玠就是这样,他是柔弱到连质地轻软的罗衫都不堪承受的,这岂非根本就是病人?实际上从顾影自怜的何晏,到弱不禁风的卫玠,表现出的都是病态美,只不过卫玠是身体有病,何晏是心理有病。

艺凡:有病的表现是啥呢?

易中天:嗑药、酗酒和清谈,它们的危害性则很难做出排行榜。就个人而言,最害人的自然是嗑药;就国家而言,最不可取的则是清谈。清谈当然自有价值,也未必一定误国,但清谈如果上瘾,那又与嗑药何异?政府官员如果只知清谈不务正业,又岂非有病?

艺凡:为什么回出现这种问题呢?

易中天:因为他们并不自由。正如阮籍所言,弥天大网笼罩着世界,没有谁能展翅飞翔。也许,只有在药性发作和醉生梦死之时,或者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之中,才多少能感觉到自由吧?这是在不自由时代体验的病态自由。

艺凡:显然,心理有病,归根结底是社会有病,因为健康的社会是不会以病人为美人的。

易中天:现在唯一需要知道的,是当时的社会病到了什么程度,病因又是什么。

艺凡:病因是啥呢?

易中天:且听下回分解,畸形的独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uo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