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是使用第一性原理的高手,也是他让这个概念流行起来。在这个思维工具的帮助下,他改变商业游戏规则,不断颠覆传统,造电动汽车,挖超级隧道,还要造火箭将人类送上火星。
在马斯克开发电动车的过程中,一些人说现在的电池组很贵,每千瓦小时会耗掉600美元,未来价格也不会低,因为它一直就那么贵。很多权威人士也都声称电池行业技术发展已经到达了顶峰,再没有改进的空间,也不可能用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来。
马斯克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考虑,电池的材料构成都有什么,这些材料的市场价格如何?他将电池组分解为最基础的材料组成部分:碳、镍、铝和其他用于分离的聚合物,再加上外面的盒子。这些都是电池组重要的构成元素,这些元素中的每个部分都可以优化、改进,最终的优化程度也取决于解决这些问题人的聪明才智。于是,特斯拉现在的电池的价格就变成了每千瓦小时80美元。
谈起第一性原理,需要解释一下广义思维模型的三个层次分别是:
① 具象模拟
通过类比、比喻实现,偏模拟化,比如冰山模型,一说就出现了类似冰山的形象。
② 思维模型
用归纳法提炼总结日常经验,偏抽象化,比如达利欧的《原则》、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等。
③ 第一性原理
最底层的思维模型,偏理论化,基于重要学科的基础理论演绎推理而来,比如马斯克的“物理学还原论思维”,贝索斯的“反熵增”等。
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个更通俗的解释:你每天吃的饭和馒头,就好比是“具象模拟”,你吃一顿大餐,就像思维模型,而真正最精华的那一小撮东西,才叫第一性原理。
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够找到三个思维模型就可以了,如果连这个也找不到,可以用比喻的方式,找出具像模拟,也勉强算起步。
而极少数人,只有真正的去阅读经典原著,才能找到最底层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是我们做逻辑推理的地基,像盖房一样,想要把楼房盖的越高,就得往下挖的越深。有了第一性原理,才能保证推理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定义
第一性原理虽然是马斯克带火的,但这个概念可以溯源到两千多年前,它最早由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相当于数学中的公理,即在每一个系统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它是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或命题,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基于第一性原理是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也就是首先你要发现一件事情最核心的原因,然后从这个原因一步步往外推理出你想要的结果
用数学或者用物理现象解释社会现象,这是一种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但现在大部分人并没有这种想法或者这种能力去做这件事情。
思维方法
归纳法:归纳法是从目光可及的个案推出普通性的结论,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具象到抽象的逻辑。归纳法只能证伪不能证明,因此任何来自于归纳法的认知都有可能是错误的
“经验参数”是一种归纳法思维,由N个已知的数据或现象,推论出一个规律。
演绎法:演绎法是从已知的知识推演出未知的知识,是从抽象到抽象的逻辑,逻辑演绎法能够证明,但必须保证推演前提的正确性,因此我们必须给演绎法找到一个自确定的推理原起点,这个原起点就是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是一种演绎法思维,由1个或多个定律推演而来,或者它本身就是一个定律。
归纳法与演绎法有何区别呢?举个例子说明下。
一个善用归纳法思维的船长A会这么想:我上次遇到的冰山在水面下还有一个大冰山,我上上次遇到的冰山也是这样,泰坦尼克号遇到的冰山也是一样的,所以这个冰山下面一定也会有一个大冰山,看来我要小心地绕过去。
一个善用演绎法思维的船长B会这么想:观察到这个冰山是移动的,说明它是浮在水中。根据浮力原理,F浮=G排(即物体浮力等于物体下沉时排开液体的重力),所以水面下一定藏有一个体积足够大的冰山,看来我要小心地绕过去。
虽然殊途同归,但是很明显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人们总是更习惯于用归纳法思维来总结规律和解决问题。比如:
学生A成绩好,一直有早读习惯;
学生B成绩好,同样有早读习惯;
所以得出结论,早读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于是所有的学生必须6:30早读。
这是我们工作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并不是中国教育和文化所带来的特有现象,而是全人类都更倾向于使用归纳法。
如果用演绎法,又会如何思考这个早读问题呢?
学习成绩好是因为什么?
是通过理解、记忆、应试等一系列过程,实现满意结果的一个过程。
由此可见,学习分为3个阶段:
step 1. 理解所学习内容→step 2.记忆内容→step 3.应试
其中step 1又可以拆分成上课认真听讲、联系旧知、拓展应用;同样step 2也可以拆分为记忆卡片法、重复等环节。
因此,如果是知识性的内容,想要提高step 1和step 2的产出,可以增加记忆重复度,比如早读。(注意,这个时候的演绎法的结论与归纳法思维再次殊途同归。标记为结论一。)
但是,换个角度的话,你还能发现,为什么一定要用早读的形式呢?step 1和step 2是否可以变成实践应用?场景演练?(此时,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就出现了。标记为结论二。)
看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了归纳法与演绎法这两种思维的不同之处。
归纳法只能对已发生的事实总结规律,常常会忽略尚未在内部发生的新生事物。而颠覆式创新却是一种未发生的事情,所以归纳法思维是很难创造出颠覆式产品。
第一性原理的结构?
它建立在一条或者几条逻辑奇点之上。
✦ 什么是“奇点”?
“奇点”这个词,来自于宇宙学。所有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都相信宇宙大爆炸,但宇宙大爆炸之前状态是什么?不知道。
所以,就假设为奇点状态,即时间、空间、质量都没有,是个没有大小,但是有无穷能量的状态。
逻辑奇点是不证自明的事实,或是更大系统的第一性原理,是我们解开第一性原理的那把钥匙。
如何找到这个系统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就是找到它的基石假设,找到它的逻辑奇点。
这个方法也叫做公理化方法。
✦ 公理化方法
在一个数学理论系统中,从尽可能少的原始概念和一组不加证明的公理出发,用纯逻辑推理的法则,把该系统建立成一个演绎系统的方法,就是公理化方法。它是随着数学和逻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
公理化方法论起源于欧式几何。
欧式几何的创始人叫欧几里得,他有一本书叫《几何原本》。
欧式几何庞大的几何学建立在 5 个公设和 5 个公理之上,演绎推理出 467 个命题。
第一性原理的哲学三特征
① 第一因
第一性原理,一定是因果分析的第一因,在哲学里会叫追究终极。比如,奇点是宇宙大爆炸的第一因,统一场论是物理学的第一因。
② 简一律
第一性原理必须符合简一律。
判断一个系统是不是理性系统,只有一个标准——这个理性系统一定要运行在一条基本道理之上。
③ 动力因
第一性原理最大的作用是给你提供了曲线转换的动力因。
比如:
马斯克的动力因是物理学的还原论思维,拆到第一点,然后重新组合;
乔布斯的动力因是变化思维,而且连续性变化。一个产品刚刚发布之时,他已经开始了下一个产品的研发,等待摧毁上面这个产品;
马化腾是生物学思维。从QQ到微信,不是布局出来的,是从下而上长出来;
马云跟别人不一样,他不做执行的事情,甚至不做战略的事情。他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跳出边界。
总之,凡是目光所及范围之内,用眼、耳、鼻、舌、身体验出来的,一定不是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所有表象背后不变的东西,是一个哲学概念。
第一性原理的近义辨析
自从埃隆·马斯克提出第一性原理之后,网上有很多文章讲解“第一性原理”到底是什么。很多人这样诠释:
第一性原理思维是一种“追本溯源”的思考方式,万事都要寻找到根本性问题,也可以叫本质思考法。
然后读者们马上看懂了,新瓶装旧酒嘛,工作中已经都在用了。我还看到丰田公司有位员工在某篇文章底下评论,“我们一直在这样做,制造业上叫根因法。”意思是说,这个大家早就知道了,根本不是埃隆·马斯克的独门秘籍。
但是很可惜,这个解释其实是不对的,误导了很多人。
第一性原理思维≠追本溯源、根因法、本质思考法
回想下之前提到的两个例子,冰山案例与早读案例。从中我们能发现两条重要结论:
第一条,归纳法与演绎法有时会出现一致的结论(参考:冰山的结论与电话量的结论一)。这说明,同样的结论,不一定思维方式是一样的。
第二条,使用演绎法出现了两个结论(参考:电话量的结论一和结论二)。这说明,同样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深度和角度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论。
根据这两个重要结论,我们会有些新发现——
1、据第一条:同样的结论,不一定思维方式是一样的。
可推导出,即使第一性原理思维和追本溯源法的思考结论常常一样,也不能说明他们两个是同一种。
2、据第二条:同样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深度和角度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论。
可推导出,同样是演绎法,第一性原理思维和追本溯源法采用的是不同的角度,因此结论可能会出现不同。
也就是说,第一性原理思维是演绎法思维的一种,追本溯源、根因法也是演绎法思维的一种,但两者不是同一个。并且如果两者的思考角度不同,就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论。
这就是为什么跟埃隆·马斯克一样有深度有广度的商业大咖们,没能像埃隆·马斯克一样。即使他们都是善用演绎法思维的人,也是更习惯于使用“追本溯源”演绎法。第一性原理思维这种演绎法思维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并不是思考角度不同都会带来结论差异。大家之所以弄混第一性原理思维和追本溯源思维,恰恰是因为这两者的结论经常相同,才会误以为两个是同一种思维。
那么,这两种演绎法,有何不同呢?用鱼骨图能很直观的看出区别。
追本溯源法是从问题出发,一步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直到找出最终原因(有1个或者N个)。
追本溯源:从问题出发
第一性原理思维法是从原理出发,一步步往前推演,直到找出适合该问题的解决方法(有1个或者N个)。
第一性原理:从原理出发
由此可见,第一性原理思维和追本溯源思维是不同的,一个是从问题出发,推演出根本原因;一个是从原理出发,推演出解决方法。
我们再仔细分析下,为何出发点不同,会带来差异性的结果。
两种不同思路带来的差异性
如果用追本溯源思维,从问题出发,那么它能一步步发现子路径1→路径1→第一性原理;但是它很难发现路径2、路径3、路径4,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是要从问题开始推演的。而新路径(创新)恰恰隐藏在路径2、路径3、路径4之中。这就是用第一性原理思维常常能带来颠覆式创新的根本原因!
这才是埃隆·马斯克极度推崇第一性原理思维的真正原因。
如何应用第一性原理?
步骤:
归零:重头算,回归最基本的概念,寻找最基本的基石
解构:用数学、物理思维分解现象,层层拨开,找到改变的突破点
重构:重新建造一条新的赛道、新的模式,把原来的替代掉
【案例】
Vip kid的做线上英语培训
归零:不在国内有限的资源池中找外教资源。反而向外求。
解构:只要有教师从业资格进行简单培训即可上岗,线上教学的方式也可以极大地减少教职工的运营成本。
重构:搭建线上教育平台。孩子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真人1对1的外教英语课。
局限性
任何一个原理或定律,都不可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因此,如果出问题的地方不在你的第一性原理的体系中,那么采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法,是找不到解决方案的。
怎么办呢?不断收集。
第一性原理是一个定律,或是一个模型。搜集的越多,那你能解答的问题也就越多。
巴菲特最重要的伙伴查理·芒格就曾说过,他热爱学习,尤其是跨学科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他搜集了100多种思维模型,他就是用这些模型来制定投资策略的。
芒格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捷径,培养第一性原理思维的捷径就是跨学科学习!
不要只看商业书籍,其实每个学科里都散落着大智慧,物理学的牛顿三大定律、生物学的进化论、经济学的看不见得手……看似与商业不相干的定律,都是很好的第一性原理,认真反复推演之后,一定能发现适用于你的思维模型。
总结:
第一性原理一定是因果分析的第一因,寻找第一性原理就是追本溯源,追究终极;其次第一性原理一定符合简一律,世界在本源上一定是最简单的,简单就是坚实和美,最后。第一性原理为系统中的各元素的变化提供了动力因,第一性原理是所有思维模型得以成立的源根据,它建立在一条或几条逻辑奇点之上,逻辑奇点是一个系统中不证自明的事实,或者是更大系统的逻辑原理,我们通过公理化方法找出逻辑基点,建立起第一性原理,也就建立了自己的思维模型系统,这可以帮助我们打破经验边界,同时第一性原理,也限定了我们的思想边界。通过寻找新的逻辑奇点来解释原有的奇点。实现奇点下移,这是我们可以打破第一性原理,从而突破自身的思想边界,第一性原理的立与破就是我们不断突破边界,实现创新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