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一个8岁的孩子,进门就去找教师桌子后面的玩具,而且哼哼呀呀的,像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故意用脚踢翻小盘子里珠子,走路本来能控制住,但她还是摔倒了,这些行为遭到父母和旁人家冷眼。妈妈说孩子在家也是喜欢让抱抱,喜欢娃娃,像小孩子一样撒娇,吐舌头,衣服也脏兮兮的,傻呵呵的一副样子。孩子是老二,有了老三后她就这样了。学习、动手等各项能力都不好,不受人们喜欢。
我认为这个孩子是心理退行,希望获得家人的关注而变成小孩子,自己却全然不知。
退行”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定义。
它是指一个人在遭遇挫折后,行为举止暂时性的退化,回到小年龄段的一种状态。这种形为的产生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和恐惧,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小孩子的“退行”传递了两方面的信息:
一是,孩子内心存在心理创伤;
二是,孩子正努力疗愈这种心理创伤。
有了老三,孩子感觉到自己不被爱,于是做出各种行为希望父母看见,但是父母看到的却是不乖的行为,对其批评教育,孩子的目标没有实现,反而遭到排斥、冷眼,内心得焦虑、痛苦无法排解,退行也是一种保护。
遗憾的是孩子的透退行让家人更加不喜欢。
一个女孩喊话爸爸“能不能对狗狗少爱一点?”因为她认为狗狗夺去了爸爸对她的爱与陪她的时间。争宠是感觉缺少爱的外在表现形式。看到孩子争宠背后爱的渴求,在孩子争宠时,便会包容许多。
希望大家能看到孩子的暂时退行!
如果我们能做到,对孩子无条件的包容和支持,尽量满足他因为“退化”而产生的各种"无理”的需求,允许他以自己的方式来做事和生活。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新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那些焦虑和恐惧就会被其他东西所转移过去,“退行”行为就会自行痊愈。
其实,除了孩子,大人也会产生“退化”的行为。
比如,总是用幼稚的方式来面对和解决问题,好争论,一言不合就歇斯底里,过度依赖他人,或者不愿意去面对现实等等。
为什么会有这种“退化”行为,因为小时候的自己是弱小的,能得到他人无条件的照顾,并且拥有支配感。当需要得到他人的关注时,就会想回避未来,渴望回来过去,回到小时候弱小无助、依赖他人的自己就能得到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关爱一样。
对于成人来说,则要对自己有所觉知,通过学习或与伴侣的关系来觉察自己的内心问题并进行疗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