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芬奇
图片/网络
壹
“我不想辜负这个时代”
这是《大江大河》里王凯说的一句话。
他们的时代是什么时候?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改革刚刚开始的年代!
1977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
“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
报道的内容首次出现了
“录取学生不看家庭成分,唯成绩论”的信息。
在此之前个人的前途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是取决于你的父母、你的家庭背景。
这份报纸发表后,
当时的年轻人才真正的意识到
“我命由我不由天!”
贰
八九十年代致富靠的是“信息差”。
翻开如今中国明星企业家的履历:
马云,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
王健林,8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
丁磊,9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
马化腾,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
......
暂且不讨论学校的先后排名,
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大学毕业。
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
大学生代表的是
全社会视野最开阔的年轻人。
在同龄人还在为谋生而四处奔走时,
他们在象牙塔中受着良好的教育:
最先进的知识,最顶级的资源,最优异的环境......
在马云、马化腾决定下海创业时,
绝大多数年轻人没见过电脑,
甚至没听说过网络。
叁
“不仅改变我一个人的命运,也改变我下一代的命运。”
这句话来自一位参加过第一届高考,
并成功留在北京工作的前辈。
翻译成书面语,
这叫“资本的原始积累”。
那些在改革初期上过大学的人,
讲道理不会混得太差,
他们自然也就有更好的条件提供给下一代。
张荆棘讲过一个关于高考的故事,
说是在他上大学后和一同学聊天,
该同学来自东莞某名校,
他说:“在我们学校,
只有考差了的学生才会来这儿。”
但张荆棘,
已经是他们高中的TOP10了呀。
熟悉吗?
教育资源的地区差异。
就像去年北京高考状元接受采访时说的:
“像我这种中产家庭的孩子,
在教育资源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肆
前段时间刷屏的“改变命运的屏幕”,
再一次把教育资源差异这个残酷的现实问题
戳到了公众面前。
在十九年里,
这块屏幕把很多原本上不了大学的寒门学子,
送进了高校的大门。
网易CEO丁磊在看过报道后发了一条朋友圈:
“网易将捐出一个亿支持”
私以为,
帮助这些学生成长的,
除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外,
还有对于新世界的震撼。
就像是一个从没出过门的孩子,
第一次看见落日时的惊叹。
原文里说的是:
井里的人看到了天空,
才会拼命向上爬。
伍
“高考制度”发展到了今天,
它对于个人的意义可能没有二十年前那么重大了。
因为互联网的诞生,
使得“共享”成为了现实。
共享信息、共享经济、共享教育......
我们也越来越少的听到“一考定终身”的说法。
美国知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说过:
“在未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15分钟。”
翻开现在的资讯,
各种各样的比赛、选秀层出不穷,
我们有无数个平台,无数个机会可以去把握。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才华和机会,
而是你敢于展现的勇气、坚持尝试的毅力。
相信不久以后,“怀才不遇”
会彻底的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别辜负这个时代,2019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