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子曰:“里[1] 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2] ?”
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是美好的。选择居所,没有仁德,怎么获得智慧呢?”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3] ,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4] 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久处贫困,不能久处安逸。仁者安于仁德,智者利用仁德。”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wù)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仁者能真正地喜欢人,憎恶人。”
4.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wù)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心向仁,就没有什么可厌恶的了。”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5] 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wū)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6] 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贵,是人所追求的;不用正当方法得到它,就不应该接受。贫贱,是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去摆脱,还不如不摆脱。君子没有了仁德,还叫什么君子?君子任何时刻都不会违背仁德,匆匆忙忙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时候也是这样,”
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7] 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8] 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孔子说:“我没见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无法超越的。厌恶不仁的人,会行仁德,不让不仁施加到自己身上。有一天到晚致力于施行仁德的人么?我没看到施行仁德还会力量不足。大概有这样的人吧,我是没见过。”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9] 。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孔子说:“人的过错,有不同的类型。看看他犯的错误,就知道是否仁德了。”
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如果早上听到真理,晚上死了都没事。”
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è)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立志追求真理,却以粗衣劣食为耻,这就不值得同他探讨下去了。”
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0] (dí)也,无莫也,义之与比[11] (bì)。”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不专主,不反对,一切以道义为准绳。”
4.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邢,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仁德,小人贪恋乡土;君子胸怀法度,小人贪恋恩惠。”
4.12.子曰:“放[12] (fǎng)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孔子说:“追求利益而行动,多会招致怨恨。”
4.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文:孔子说:“能以礼让来治国么?这有何难?不能以礼让来治国的话,这礼怎么办?”
4.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有职位,就怕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要去追求可以被人所知的本领。”
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的理念是一贯的。”曾参说:“是的。”
孔子走出去了,有学生就问:“这什么意思啊?”曾参说:“夫子的理念,就是尽心竭力、推己及人罢了。”
4.16.子曰:“君子喻[13] 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懂道义,小人只懂利益。”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己反省。”
4.18.子曰:“事父母几[14] 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孔子说:“侍奉父母时候劝谏需要婉转,看到自己的想法没有被听从,还是恭敬地不加违背,费力却不怨恨。”
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的时候,不出远门,若要出门必然是有目标的。”
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三年不改事父之道,可以称为孝顺了。”
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记住啊。一方面为之欢喜,一方面又为之害怕。”
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孔子说:“古人不轻易讲话,就怕说出来做不到啊。”
4.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的人基本没有吧。”
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言辞谨慎,行动敏捷。”
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德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同道中人。”
4.26.子游曰:“事君数[15] (shuò),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文:子游说:“侍奉君主没有限度,就会受辱;对待朋友没有限度,就会疏远。
[1]里,先秦二十五家为一里,泛指家乡,乡里,这指居住。
[2]知,智,智慧。
[3]约,节俭,引申为贫困。
[4]利,以……为利,引申为利用。
[5]处,接受,接纳。
[6]造次,仓促匆忙。
[7]尚,超过。
[8]盖,大概。
[9]党,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表示集团,引申为类型。
[10]适,主张,专主。
[11]比,亲近。
[12]放,通仿,仿效,引申为追求。
[13]喻,知道,懂的。
[14]几,隐微,不明显。
[15]数,屡次,频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