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号:老孙的闲云
庚子疫情期间,宅家闭门躲疫,趁闲暇翻阅之前买来没时间看的书,偶读北岛的《午夜之门》
序,为孟悦所写,借故事开篇:
还是年轻不谙世事时,偶然读到费里尼的电影剧本《大路》,里面不知一种什么东西那样深深攫住我,令我掩卷泪下,从此将它列为我的文艺启蒙作之一。剧本非常单纯:流浪艺人安东尼奥花钱雇下一个无依无靠的弱智女朱莉娅特,两人上路开始漂泊不定的卖艺生涯。途中朱莉娅特病倒了,刚刚复原之际,安东尼奥把她留下,只身离去。数年以后,安东尼奥混得不错,身旁也有了漂亮女人。春天途径一地,远远传来的歌声异常熟悉。他寻声而去,是一位妇女,她告诉他,这支歌来自一个曾经流浪至此的女孩子。“这女子至今?”安东尼奥探问——“她去年已经死在此地。”若干年过去,我多少也算经历了人生的挣扎坎坷,有一天在异国醒来,身不知何处,才终于明白《大路》中的人性悲剧。《大路》所展示的是人类身心处境之一种:叫做“流浪”——自知的与不自知的、无家可归、无人与共意义上的流浪。与旅游或漫游不同,“流浪”是人之间的离弃、被离弃乃至自我离弃造成的。没有任何一部影片那样清楚地展示出,我们人类既是朱莉娅特又是安东尼奥,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安东尼奥。他的离开不仅造成了朱莉娅特的孤身旅程,而且注定了自己的“孤人”命运:他在无意之间允许朱莉娅特作为一个同类永远地无可挽回地离他而去。在某种意义上,朱莉娅特是安东尼奥永远找不回来的那部分自己。任何人对流浪者的遗弃终不免也是对内心之自己的背叛和遗弃。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良知犹存的安东尼奥在影片结尾时痛哭失声的原因。
本书也是北岛,一个在资本万能的世界中,一个情感流浪者,通过多年海外异国他乡的游记,用温婉而真诚的文字韵感,流浪者找寻流浪者,从中阅读使得“我们这些阅读的流浪者”感受生活的体悟。
文中多次提到“瞎子领瞎子,穿过光明”这句朴实的语言,他涵盖了一部份人的精神迷惘和贫瘠。在这个以物质为衡量标准的生活舞台上,当午夜钟声,时光交错,一天独处的时候又或是下班后楼下的停车场,那些往着家窗又迟迟不愿下车,短暂独处的片刻,追问自己才知道一个繁华世界“孤人流浪者”的心态,此时我们都是暂时失去光明的“瞎子”,瞎子领瞎子,一起摸索前行,即使看不到光明,至少内心是光明亮堂温暖的,起到某种缓解的依靠,这种慰籍是一种麻醉,是一种自我保护和调节,是宏大的宗教和斗志淋漓的革命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味道。阅读就是这样的一种味道。
人生来自由,渴望自由,行走天地间,没有时空束缚,但有现实生存和千丝万缕的情感乃至他己的无形桎梏,才有了对流浪的向往。比起世界的流浪,精神的流浪更让人痴迷而向往,“人和心灵之少要有一个在路上”,但是北岛先生的个人经历,他对流浪的理解和感悟是我辈读者所不能体会的,只能从他一段段的颠沛流离,在故乡回忆,在他乡所见所遇,在归途归宿中的找寻中,回首童年、少年、中年的青葱岁月,从相遇的人事上找寻对生活的思辨思考,在自我否定的迷失中,继续执着还是顺势而为,当今的生存规则和面临的问题将“古有四十不惑”塑造成“四十而惑”的无奈。我们都成了快节奏快标准快规则下的“瞎子”。人瞎的时候其他器官是异常灵敏的,其实人跟狗差不多,也主要靠鼻子生活,记忆深处气味和滋味甚至比视觉更持久,布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道“…然而,当人亡物丧,往日的一切荡然无存之时,只有气味和滋味还会长存,它们如同灵魂,虽然比较脆弱,却更有活力,更为虚幻,却更能持久,更为忠实,它们在其他一切事物的废墟上回忆,等待和期望在它们几乎不可触及的小滴上坚忍不拔地负载着回忆的宏伟大厦“
《午夜之门》就是一扇黑暗时分的精神图腾,也许是一扇独特时光之门,通向异域风景,通向不同时代,通向不同的故事,通向未知远方亦或者那个到达的远方反而怀念故乡,也通向人心。
阅读吧,感受在文字和思考之中的流浪。即使同一片风景,你可能感受不同,而这才是思想的意义。
瞎但心明,孤而不单,所以才有了“瞎子领瞎子”的温暖。
----作者公号:老孙的闲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