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已经够大了,还要去读书,不是又在给自己增压,没事找事吗?
读书,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个苦差事,尤其是在动荡而浮躁的年代。
而我们,恰恰正处于这样的一个时代,既充满激变与机遇,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我们为方向困惑,为未来焦虑,都在担心错走一步,错失稍纵即逝的机会。
但越是在这样的时代,最该做的,也是最难做的,恰恰却是静下心来阅读。
可是,为什么坚持下去会这么难呢?
01
首先,请各位扪心自问,你真的喜欢读书吗?
甚至,连喜欢都远远不足以描述,你热爱读书吗?
换句话说,你对读书的兴趣究竟有多大?大到什么程度?
与出去跟朋友一起嗨比,怎么样?比美食诱惑大吗?放假你是更愿意看一本书呢,还是选择旅行?看直播、追剧、打游戏是不是更爽?……
所谓没时间、没精力、没条件读书,都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你是否真心喜欢,是否愿意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作为一种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生命状态,而不是一种负担?
读书不用非得有张专门的桌子、椅子,有个图书馆或自习室一般安静的环境,以及完整、大块的时间。
只要心里有读书这件事,那么无论哪里,什么条件,你都会想尽办法去读点东西。
毛爷爷曾经感慨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老人家从小到大,真正贯彻了终生学习,嗜书如命,时时处处读书。书架上、桌上、床上都摆着书。吃饭睡觉、行军打仗、休息之余,全都在争分夺秒地阅读。
02
关于兴趣,有个很形象的说法:
“抱着你自己10公斤重的孩子,
你不觉得累,是因为你喜欢;
抱着10公斤重的石头,
你却坚持不了多久,是因为你不喜欢。
当一个人不喜欢做某事,就算他才华横溢,也无济于事;
当一个人喜欢做某事,他发挥出来的能力会让你大吃一惊。”
一个真正爱看书的人,自然会把阅读看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从而安排出充裕的时间去阅读,如同爱打麻将的人,一听到麻将哗啦啦响就坐不住了一样!
林语堂说过,如果真觉得读书有乐趣,还用得着“头悬梁锥刺股”,叮嘱丫环一看见他睡着就叫醒吗?
他还举了《金石录后序》里面李清照读书的例子。
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每次吃完饭,就回到客厅煮茶,指着堆积的书籍,说什么内容在哪一页哪一行,以决胜负,并据此定下饮茶的先后。赢的人得意地举杯大笑,笑得连茶都喝不下去了。两个人乐在其中,宁愿在乡间过一辈子这样的生活,忍受忧患困穷。
03
我们如今所处的环境信息芜杂,人心动荡,同时又充满机遇和变数。然而大多数人依然迷失方向,对未来充满困惑,满心焦虑。
越是这样,反而越是应该静下心来阅读文字,沉淀自我。当然这必然也是最难去做的,更何况坚持?
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刘祁《归潜志》卷七云:“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十年寒窗”也作“十年窗下”“十载寒窗”。这里“十年”并非实指,而是形容长时间的刻苦用功,“一心只读圣贤书”。
虽然这话原本是过去用来激励学子苦读,追求将来飞黄腾达做大官、发大财衣锦还乡的,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要想在某些领域出类拔萃,取得一点成就,必须要做好“十年寒窗”“十年磨一剑”的心理准备,付出艰辛的努力,即使条件再苦也应坚持下去。
读书一开始可能全凭兴趣就够了,但要是没一点“把牢底坐穿”,“三年不窥园”的精神,坚持下去谈何容易?
04
如果读书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就不会把它看成一种压力,也不是谁强加于你的一项任务。反而压力越大,越需要阅读。因为科学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更加灵活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减轻我们的压力,有利于我们从苦涩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突围。
如果你觉得看直播、追剧、打游戏比读书更有趣,那还不如去看直播、追剧、打游戏。只有真正找到读书的乐趣,才能长久地读下去。
可能有人会辩解说,虽然知道很多事情都比读书更有趣,但我仍然觉得读书很有必要,读书有很多好处,那我该怎么办?
这就牵涉到自律问题了。
杨绛说:“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懒惰也是天生的,勤奋需自己努力,一放松就懒了。”
无论在怎样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之下,真正热爱读书的人,都能耐得住寂寞,拿得起书本。
当然了,说到底,喜不喜欢读书纯属个人自由,不该作为一个硬性规定。不过,只要你是真心热爱读书,那就一定不要放弃,即使生活再艰难,工作再忙,请坚持自己的爱好,不管短期内能否看到“好处”,尽量享受读书的乐趣,让读书成为你的明灯,指引照亮你的人生。
记住:唯有坚持,方能不失心中一方净土,维护读书人的坚定信仰,拥有诗意和远方。
相关阅读:
更多文章请查看文集:且与言书
关注公众号:qy-talk,共同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