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亲爱的孩子们!用晨诵唤醒生命,用经典照亮人生!今天我们继续读笠翁对韵四支的第三小节。一起读一遍吧!
我们来看这一小节的意思:
箴(zhēn)对赞,“箴”和“赞”是古代两种不同的文章体裁,“箴”以规劝、告诫为主,“赞”以称颂人物为主。
缶(fǒu)对卮(zhī)。“缶”和“卮”都是古代盛酒的容器,“缶”为瓦器,也有少量铜器,肚大口小,敲击能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古人常“击缶而歌”;“卮”多为铜器,圆形,不灌酒就口朝上空仰着,灌满酒就会倾斜,所以装不了多少酒。古人用“卮言”形容一个人说话没有主见、内容空洞,后来也用来表示对自己著作的谦称。
萤炤对蚕丝:炤同现在的照亮的照,炤更强调光亮,是名词。萤炤就是萤火虫发出的亮光。萤火虫的光亮是微弱的,蚕丝很细很细,这里面就是小对小。寂静的夜里,点这一站小蜡烛,咯吱咯吱在织布,旁边有人在读书,囊萤夜读,这是多么辛苦的场景,也让人感到很温馨,因为所有的辛苦都是为了计长远,为了远大的未来。
轻裾对长袖:裾是衣服的前后襟,夏天的衣服轻飘飘的,风一吹,前后襟就飘动起来,这是裾。轻裾和长袖用来形容人舞蹈时衣袂飘飘的样子。
瑞草对灵芝:瑞草是古代象征吉祥的草的灵芝也是祥瑞的宝贝,是一种既可食用,又有极高医药疗效的芝菌,被视为仙草。灵芝一般生长在湿度高且光线昏暗的山林中,如腐树或树木的根部。
流涕策:策是大臣献给皇帝的意见书,一般写在竹简上,所以策是竹字头的字。“流涕策”是和西汉贾谊相关的典故。大秦统一,汉高祖夺天下,这边那边连年战争,天下苍生民不聊生,到了汉文帝汉景帝,就开始了无为而治,客观上给了人民喘息的机会。贾谊是一个很想为天下做事的人,曾经跟汉文帝上奏《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跟皇上报告的事情,一条一条陈列的,就叫做疏。《治安策》中,有“可为痛哭,可为流涕,可为长太息”之句,故此称作流涕策。《治安策》是贾谊为国为民长治久安提出的政治构想与谋略,毛泽东赞道:“《治安策》一文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
断肠诗:相传宋代女诗人朱淑贞,比李清照晚一点的女诗人,她对婚姻不满,诗词中多幽愤哀伤的情调,后人把他的诗集起名叫《断肠诗集》。
喉舌对腰肢:两个词是身体器官的对仗,喉舌连用常指代言者或要害之地。
云中熊虎将,天上凤凰儿:云中是汉代北方的云中郡,在今天山西省北部和内蒙古一带;熊虎将比喻勇猛的将领,此处指西汉名将魏尚,相传他做云中守时匈奴远避不敢近边。云中与天上相对,也有云之中的意思。凤凰儿多用于赞美别人儿子,出自汉歌《陇西行》后来天上凤凰儿多用来形容、赞美别人儿子英俊聪颖。
禹庙千年垂橘柚,尧阶三尺覆茅茨。大禹庙里面的橘柚树上,果实压弯了树枝。帝尧的生活很简朴,住茅草房,房前土阶只有三尺高(非宏伟宫殿)。两句提到了古代汉族历史中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中的两位尧、禹,杜甫诗《禹庙》“禹庙空寺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句。诗中的禹庙在今天四川忠县临江的山崖上,杜甫通过这首诗歌颂了大禹为民造福的功绩,大禹解除了水患,让人们安居乐业。人民感怀大禹,就千百年来在大禹庙前种着橘子柚子,守护着禹庙,杜甫也借这首诗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够重振山河,把安史之乱后的国家治理好。“禹庙千年垂橘柚”正是从这首诗的第三句“荒庭垂橘柚”点窜出来的,上联是大禹的工作精神,下联就算唐尧的生态度。古书记载尧生活简朴,他的居室是土台阶草不经过修剪来苫盖房顶,阶是台阶,茅是茅草,茨是用茅或苇覆盖房子,茅茨连用指茅屋。这句话是说这些伟大人物并不在意个人享乐,而是一心为民着想,所以也会永远被人铭记。
【湘竹含烟,腰下轻纱笼玳瑁;海棠经雨,脸边清泪湿胭脂]:
先说上句,湘竹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湘妃竹,竹竿竹叶上似有点点泪斑,晨雾之中或微雨之时,绿意蒙蒙,有如绿烟迷蒙,又似有轻纱轻舞。玳瑁,我们常说是乌龟壳,竹子怎么和乌龟壳联系在一起呢?其实,此处玳瑁是比喻用法。竹林里不仅有高高的挺立的翠竹,地面之上还有新生的竹笋,竹笋的皮黑黑黄黄泛着光泽的,就好像乌龟好像玳瑁一般在竹子下面,所以,腰下也不是人的腰身,而是拟人的写法,是指这湘竹半腰下面绿竹叶如绿纱一般笼罩着层层包裹着的新竹笋。湘竹含烟,腰下轻纱笼玳瑁这一句前后都在写竹子。
再说下句,同样前后都在写海棠。海棠花开了有的是粉红粉红的,有的是白中透粉,好像白嫩脸涂抹了粉红的胭脂。一场清雨过后,雨滴海留在海棠花的花瓣上,就好像泪珠留在了圆圆的脸庞上,打湿了鲜红的胭脂。海棠常常入诗词。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五年时写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好了,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让我们一起打着节拍再读一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