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要点,在于“信”和“用”。人们信它,而且人们用它,它就成了货币。
所谓信,就是相信货币的价值,进一步说,是相信货币代表着商品的价值。
这价值,一是来源于货币本身的价值,这种货币都是实体货币,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商品。
这样的货币在历史上很多,典型的是金币、银币、铜币,其他还是有什么食盐、布匹等。
另一种是来源多数人们的信任,这种信任由长时间的使用而来,时间越长,这种信任越牢固。
这样的货币就是纸币和记账货币,前者有实体,但本身价值极小,后者则连实体也没有,只是一串数字。
前一种可以叫做商品货币,后一种可以叫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有商品货币发展而来,一般的做法是,先将信用货币与商品货币以一定比例挂钩,在实际使用中慢慢加大信用货币数量,减少商品货币数量,一直到完全使用信用货币。
当然,人们开始不会太相信信用货币,所以起初允许无限制兑换商品货币,慢慢就是有限制兑换,最后则是完全禁止兑换。
所以,制造货币是为了人们用它,只要能用它,人们自然会信它。人们若是不信他,自然不会用它。
国家政权的暴力可以迫使人们接受货币,但是不能迫使人们使用它。
想要使人们使用货币,必须使人们更多的参与商业活动,就是交换活动。自给自足的人们,很少有使用货币的需要。
货币其实是国家权力的彰显,人们使用国家的货币,本质上也是对国家实力的信任。
因为,对人们来说,货币随处可见,最简单就是选择某样东西,然后大家都同意它作为一般等价物,就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