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书《我必亲手重建我的生活》,作者是被称为“最懂女人心的专栏作家”的七零后女作家黄佟佟。因为年纪相仿,于是读起来便惺惺相惜起来,一字一句都深得我心,果然还是女人更懂女人。
女人离不开红色,不红于表面也红于心底书中很多话都各色的泡泡一样嘭嘭嘭的击中心房,爆开无数的小水珠便从心底四散开来,凉凉的,有甜有咸也有略涩的,各种道不明讲不清的笑意便时不时地荡漾在了脸上。象那句“为什么一定要使用美的东西呢?因为一旦你做了这样的决定,你就不会把空间留给不美的东西。”还有那句“小醉怡情,长醉索命。喝一点无妨,不要上瘾,快乐本来就是奢侈的事,借来的快乐终归要还,所以,就不借那么多,只借一点点。”以及那句“对于欲求不满这件事,我永远记得孙瑞雪老师的教诲:尽量满足它,然后,终有一天你会放下它。”
想想自己这些年,上班下班,家务孩子,只有在穿高跟鞋时才能想到自己女子的身份,其余时间勉强算是个人吧,忽略了身为女性的很多事物。在这本书之前的几年里,读的最多的是各种工具书,试图通过阅读去理顺工作和生活,让自己更进一步,当然我还是热爱那些书籍的,只是自己生活的过于紧张,结果是把弦绷的越来越紧,对自己的满意度越来越低,生活没什么乐趣,工作也遭遇瓶颈,经常会有很宕的感觉,最严重的时候会开始考虑哪种死亡会痛快些,幸好我是一个怕疼的人,躲过了很多低压时刻。
而这本书,居然被我读出了少女感,虽然我会暗地里自称“老女孩儿”但更多是自嘲和自哀。看过这本书后就不是了,是真切的感受到,有“少女心”并不可耻,每个阶段的女人都有权利去让自己更开心更富足。有物欲不要遮遮掩掩,不要恐惧是被虚荣支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创造和拥有美好。不止女人,所有人的归宿都将是自己,所以“爱自己”用适合自己的方式。
书里讲了很多美好的事情,并非极尽奢侈和浪费,黄小姐选择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刚刚好”,因着这本书也存了好多美图以及准备在年关犒劳自己的好物件。在这里花是女人生活的必须品。想起自己第一款略贵的包是“FION”,从那以后就没再买过杂牌包了,虽然太贵的也完全不舍得,但品质好的几件就够用了,反而是省钱了。
(下面的图,只要完成一件足以,放上来只是觉得好看)
饰品、包、表、鲜花,有时候女人就是要装备起来黄小姐说,七零后是审美为零的一批人。回想起来我们当时所处的大环境还真是这样,不过我算幸运吧,在我初中那个年代有一种叫“体型裤”的东西是普遍穿着,而我不是,因为我有一个爱漂亮的妈妈,会给我买哑粉色的背带裤,配上一件带泡泡袖的白纱衬衫,还有当时极少学生会穿的带蝴蝶装饰的小高跟鞋,这么一回想好像比现在的学生要开放很多啊,现在的统一标准在我看来,是真的狠,不过这些都是妈妈的审美,后来美被我自己忽略掉了,现在的我很想捡起来,真正老掉的时候,起码不要太吓人。
(下面这三个图片比较接近当年妈妈最喜欢的搭配,哈哈)
爱美是天性,干嘛和它对抗年代相似的人真的会有相似的经历,开启我审美神经的也是一些女作家,在外上学的那几年除了痛快的读完了金庸先生的著作,便是沉浸在众多女作家的文字里不能自拔,那时读书很纯粹,就是觉得她们所写的每一句话印成铅字摆在白白净净的纸上,怎么就那么漂亮,读下来怎么整个人都软软的,或让人嘴角上扬或让人倦起身体发会呆,林白、陈染、方方、池莉、张欣、毕淑敏、安顿、安妮宝贝、亦舒、三毛……都好看,各有风月。其中,最爱“三毛、林白、陈染”,现在可能除了“三毛”以外,知道的或者看过她们作品的越来越少了吧。
即使审美为零,还是要美下去啊(引自原文)“爱玲小姐也会写信来定做旗袍,自己画样子,标明颜色,特别注明要“极窄的黑边”。琼瑶让我们把长发大眼忧郁清纯的女生奉为人间极品,三毛让我们看到各种叮叮当当的旧镯子旧木头手串都爱不释手,亦舒,则手把手教会了我们都市女郎的生活。
黄小姐在先头就表明了态度,是在她看到温赛特的小屋时:每个女人都想要她的dream house,而得到它最简单的方式也许就像温塞特,无论置于何种境地,哪怕是密林与废墟,也要平静地站起来,把下巴高高地翘起——是的,我将亲手为自己建造一座宫殿,无论多难,我必亲手重建我的生活。
我读完后写下这句话:读完,隐隐的滋生出生活的力量,爱欲美好与年纪无关,永远做个女孩儿又如何呢?生命和生活都是自己的,别人不要插话!
嗨,是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