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公号:SuchTiger造型
<清明已过,宜谈生死 >
生,我们无法选择。就像走在太虚幻境,“只觉后背受人一推”,便惊觉梦醒,睁眼发现已投胎下世:或生于钟鸣鼎食之家,或生于乡里牧野;或衔玉而生,注定半生浮华,或食粥果腹,终身囿于一方。
生,已经无法抉择了,那么死呢?除了天灾人祸,突发意外等情况,不禁联想到不少印象深刻的死法。
一、比较整景的死法,参见the band perry的《if I die young》
If I die young bury me in satin,若我英年早逝,请将我葬在绸缎中,Lay me down on a bed of roses,让我躺在铺满玫瑰的床上,Sinkme in the river at dawn,在黎明时分将我沉入河中,Send me away with the words of a love song用情歌中的词句为我送行。。。
绸缎,玫瑰,花床,加上碎花连衣裙,标准美式乡村小卷,带着女性化浪漫主义符号的死法,极尽铺陈,伴着似水年华一路冲到下游。
二、浪漫至死,参见太白
以上这么矫情的死法实在太过雕琢,同样是与水有关的死法就远不如我国的李白潇洒浪漫。《唐摭言》中云:“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醉入水中,捞月溺死的说法广为流传,虽然正史不可考,不过这种死法无疑寄托了人们对他一生的美好幻想。
三、比较献祭的死法,参见户川纯的《谛念プシガンガ》
“空の彼方に浮かぶは雲
远方的天上飘着云
嗚呼我が恋愛の名において
啊以爱的名义
その暴虐の仕打ちさえ
就连如此暴虐的对待
もはやただ甘んじて許す
我也甘之如饴
牛のように豚のように殺してもいい
像杀牛宰猪一样杀了我也可以
いいのよ没有关系的
我一塊の肉塊なり
我只是一块肉而已。


“爱我就来凌迟我“的血腥死法比较重口,不建议青少年模仿。
四、比较古风的死法,参见电影中的鱼幼微
参见获2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的影片的邵氏风月片《唐朝豪放女》。历史上被《北梦琐言》描述为“自是纵怀,乃娼妇也”的女道士鱼玄机,原名鱼幼微,诗文风流,人亦风流,曾与温飞卿等文士交往甚密,后因杀侍婢绿翘,被京兆尹温璋处死。

电影将她行刑的场景进行改编,鱼玄机的爱人,游侠浪人---崔博侯策马扬鞭,大劫法场,频频伸手搭救鱼玄机,但是她一再闪避,执意赴死。

崔博侯大为不解,问道:玄机,你为什么不走?
鱼玄机:我走过很多女人不敢走的路,没心情再走。博侯,你为什么不流浪?崔博侯:救了你,一起流浪,救不了你,还流浪什么,我陪你一起死。
(这段真的很玛丽苏,崔博侯英雄救美不算,还甘愿赴死作陪)
于是整部电影最撼人的结尾来了-------------------------------------------------------------
那种豪迈是与《史记·刺客列传》一脉相通的义薄云天之气。鱼玄机、崔博侯双双被缚法场,两人的朋友欧阳铸剑来送他们最后一程。只见他挺身杀来,砍瓜切菜,一路朗声高喊:“魏博欧阳铸剑,咸通九年五月,斩范阳英雄崔博候,长安才女鱼玄机!”
近到身前,一刀两头。

影片戛然而止。
话说开去,《唐朝豪放女》虽然是一部风月片,但是所探讨的女性独立意识和自由精神在80年代甚至现今的中国电影中都颇为前卫。除此之外,其中的人物衣饰、坐卧施礼、场景布置、器皿用具也都遵循古制,无不讲究。
下图中间鱼玄机的高髻环鬓和襦裙服可以从唐代绘画中找到参照。


下图鱼玄机在道观行拜师礼

下图右侧鱼玄机的胡服装扮

一些建筑场景的设计隐约可见日本浮世绘的影子。而众所周知,日本曾大量借鉴唐代的美学设计,沿袭、传承了许多的文化风物。
下图:崔博侯戴昆仑奴面具在圆窗方景中吟诵《九歌 国殇》。

小屋侧面

《源氏物语绘卷》

电影屋中内景

《源氏物语绘卷》

五、比较决绝的死法,参见《失乐园》
同样是殉情的死法,琉球的做法就没有我大唐这么随性豪迈,在外人看来有点唏嘘,甚至诡异,但是有计划,有预谋,绝对保证一次到位。比如渡边淳一的名作《失乐园》,松原凛子和久木祥一郎的爱情为各自的家庭和亲人所不容,为了能和对方永远的在一起,两人约好在高潮时一起服毒。于是死后两人赤裸的身体相互交缠,连法医都无法分开。

决意的共生,毅然的死亡,这样颇具仪式感的死法有对现实无奈的抗争,有对爱情偏执的壮烈。
六、保护欲爆棚的死法,参见钟楼怪人
同样是无法分开,《巴黎圣母院》也有相应示例。两人已化身白骨,但是 “当别人试图分开卡西莫多与艾丝美拉达时,他的尸骸即化为尘埃”。
图:2010年元月1日 武汉湖北剧院 舞剧《巴黎圣母院》

七、乱世浮沉,红颜作伴的死法,参见《霸王别姬》选段
殉情放在烽火年代,就更为浓墨重彩,颇有悲壮的古意。
小时候很想成为虞姬,做“大哥的女人”,起伏一生,哪怕颠沛流离,生,与其歌之舞之,死,与其共赴九泉。营地大帐内,四面楚歌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爱人在将士面前一脸坚毅,唯独对我哀叹“虞兮虞兮奈若何?”战局情势已定,我怎能舍大王而苟活?之后起舞一段,和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

八、家国天下,战死沙场的牺牲,参见所有战争
除了苦命鸳鸯们的情爱求全,江湖儿女不肯一人独活的殉情死法,还有数不清的兵将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边疆终身驻守,以血热土,在“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节奏声中背水一战,马革裹尸。狼烟遍地的战场,历朝各代的更迭无不浸染着血色的风华与浪漫。
生而各异,死也不同。
生死或也相同,都是赤条条来去,不曾带来什么,也不曾带去任何。
如何浪漫的去死,或许是个伪命题,因为并没有一定之规,而且往往出其不意;如何浪漫的活,好像才是重点。而这个问题又过于主观。
希望我们到那一天都能自认浪漫的活过,就像我的文学偶像王小波所说的,不止拥有此生此世,还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