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六十九、父老乡亲(二) 2018-06-26

六十九、父老乡亲(二) 2018-06-26

作者: 碧海心 | 来源:发表于2018-06-26 09:31 被阅读0次

六十九、父老乡亲(二)

        第三个故事:

        ——“再说说民兵连长王光番的故事洪寨他是最关心知青对知青帮助最大的村干部。他个子高大,年纪约比我们大十来岁,十六七的时候他参加志愿军去过朝鲜,因年龄小在团部当通讯员。后转业在平塘县公安局当公安员,在望谟娶了一位苗族女子妻。1960年三年大饥荒期间,已有几个孩子的他,嫌工资太少不够买黑市粮,便辞职回洪寨种地种田。他家育有个女儿,大女儿和三女儿均是脑瘫患儿,智力低下,不会说话,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其妻是苗族女子,对布依山寨的诸多农活家务不熟不会,最影响生活的是她不会纺纱织布,全家人穿衣用布都要花钱去买你知道的,布依山寨的妇女大都是纺纱织布的好手,各家各户从不买布做衣,都是自给自足,甚至可拿出多余土布出售添补家用。他家由此比别人家更穷更难他家房子也是村里最小最简陋的,除了人住的那间有墙,其他地方没墙也没门,只有屋顶和几根柱子。

        但光和我们相处最融洽教我们布依话,教我们许多农活的技巧和方法,比如下田时如何操控耕牛牛只得听布依口令,这口令也是他亲口给我们我们没有喂猪,从夏粮到秋粮积攒了好多粮糠,他便教我拿这些粮糠烤了大半罈酒。有好多个夜晚,他炒黄豆我出酒,对酒谈天说地(钟启诚和我一家,但他从不饮酒,对酒精过敏)。此时耳中还听到六队那边飘来老洪的胡琴声。

        王脑瘫的大女儿成年后,嫁到广西去了,说是嫁,真可说是卖是用背架把他女儿背到广西去的,后来如何也不知道。他健康的二女儿刚成年,与别寨的青年玩表谈恋爱,结果未婚先孕,羞于见人,上吊自杀身亡。光番那时焦头烂额,身体瘦壳朗筋的。知青们也帮不上忙,当时大家都穷,我们下洪寨的五人一人凑了50元,拿给光,他还不收,推来推去硬塞给他。后来他拿这些钱买了两只猪崽,到年底杀后成腊肉,专程到贵阳给我们一家送一块先到我家,我骑自行车驮着他一家一家的送。

        光已去世多年。他热情豁达而又凄苦的一生,令人唏嘘之余又无限怀念。老后来曾多次去过洪寨。有次去看光已年老且在病中,瘦骨嶙峋,卧床不起,老洪见到潸然泪下。把所携带的钱和身上值钱全部留给番。老洪不顾当时是寒冬之季,身穿的棉装也脱下给了光穿衬衣抹着眼泪离开了洪寨

        我和老相聚较多,每次话题聊到此事,总是一句:渡江(我的小名),你是没得看到,太惨了……,然后泣不成声。

        ——“海心哥,被你的《苦路》打动,勾起我回忆的一幕幕支离破碎的岁月片断,害我流了多次泪水,过了几个不眠的夜晚。能给你倾诉这些,也让我有了一吐为快的感觉,还真该谢谢你,谢谢《苦路》!”(蒙国清)

        ——“国清弟,光番一家人的命运读来实在使人唏嘘落泪。你的叙述很好,《苦路》不仅仅写知青的苦,也要写写农民的苦。你的叙述基本上就是一集了,我会在此基础上加工整理出来。真心感谢你!”(碧海心)

        ——“如果要用此素材,还得多多采访老”(蒙国清)

 

        根据蒙国清的建议,我采访了洪玉刚:

        ——“还想请刚弟说说的事情,你最了解他的情况。”(碧海心)

        ——“王光番,一个魁武的布依汉子,是洪寨唯一的一位志愿军退伍老兵。我们到洪寨时,他任洪寨大队民兵连长。他有一位哥哥,叫已,当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

        光退伍后安排在平塘县公安局工作。五六年与望漠县桑郎镇的一位布依女结婚生活也称心。两人穿梭于平塘桑郎之间,每月48元工资。五八年因执行任务把一支手枪掉入河中,未找到,受了处分。五九年开始,因老婆是农村人,出工少,到平塘吃他一人的定量。一个孩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六零年底,在平塘生活实在艰难,便辞掉工作,和老婆回到故乡洪寨,投靠哥哥王

         光番一家在光家的搭的偏棚中一住就是十年。我们去到洪寨时,他立了一栋房,顶是盖了茅草,有几根柱子立着,后面用席围了约米宽米长的地方当睡觉的卧房

        光番虽是大队民兵连长,也凭工分生活。他对我们照顾的,他茅屋里所围的那不宽的地方,我们刚去时,还隔出一半给五个女生住。

        我们进洪寨时,他有一对女儿,大的有七八岁,整天光躺在火塘边,得不成样子,是个傻子。小女儿有岁左右,长得挺可爱。

        连长九十年代来过贵阳,住在黎石果。当时大家凑了约300元钱给他我后又专程去看了他。看着他卧病在床,目光呆滞,衣不蔽体的寒酸样,我很心酸,便把能脱的衣服和身上所带,再加上值钱的物品给了他。”(洪玉刚)

 

         ——“国清弟,王光番的妻子是苗族还是布依族?老写的是布依族,而且王光番转业是在平塘县公安局。”(碧海心)

        ——“妻在我印象中是苗族,其他细节以老的为准,他记忆力优于我们。布依族妇女几乎不穿裙装,我确实见光妻穿百褶裙。”(蒙国清)

        ——“好的,我再问问老看。”(碧海心)

 

        ——“玉刚弟,黄光凡的妻子是苗族还是布依族?”(碧海心)

        ——“妻是布依族!

        他妻子是他的表妹兄弟姊妹共他妻是他亲姑妈的第三个女儿。他们夫妻二人共育有子女五人,其中有两个痴呆儿。第一个是男孩很小就夭折了。大女儿是痴呆的,长大后送到广西,收了人家100元钱。(九八年回洪寨时听加军讲,光加军亲舅。)二女儿大名不知道,小名叫作‘老鸟’,加军讲长得很漂亮,但不幸青春年少夭亡”(洪玉刚)

        ——“玉刚弟,光的二女儿老鸟是怎么死的?上吊自缢吗?”(碧海心)

        ——“光番的两个痴呆儿估计是因为近亲结婚引起的。”(碧海心)

        ——“加军说及老鸟时也很伤心,毕竟他们也是表姊妹。喜欢的不能嫁,不喜欢的又非不可,偷情后怀孕,后自杀。上吊之事我未听说过怎样自杀就不知道了,加军未说。”(洪玉刚)

        ——“老鸟是和谁恋爱导致怀孕的?”(碧海心)

        ——“是她的一位同学,听加军说男孩叫韦真亮,是上山坳村的。同学很多年两位成绩都好。鸟’指婚牛马寨一姓小孩,是连长认可的。当时就是这风俗发生偷情后怀孕羞于风言风语寻了短见。”(洪玉刚)

        ——“韦真亮老鸟读的是什么学校?”(碧海心)

        ——“八茂中学都住校。加军在那教书对他的这位小表妹很关心,还说过王光番以后要靠她养老送终。当时他只知两位是同学,都是不错的学生,都是班干,成绩都不错。两人一个帅气,一个丽。初中毕业后都回到了各自的村里。老鸟出事后,韦真亮勇于承担责任还给了光一笔钱(不多)。”(洪玉刚)

 

        为了更准确地弄清光番的情况,蒙国清还在微信上询问了黎州煌。国清他们下洪寨的时候,这个黎州煌还是个半大孩子,经常待在国清身旁,听国清他们叙述山外的世界。他的思想和眼界由此打开,深受国清他们的影响。后来州煌努力读书,考进了县城的中学,走出了山外,最终成了县职业中学的校长。下面是黎州煌对于王光番的描述:

        ——“个子高,是个大帅哥。但因家里穷,娶不起媳妇。当兵参加抗美援朝后,转业到平塘县通州平里河林业派出所当民警,有一张照片曾经用镜框镶起挂在他家堂屋的神榜下面,穿着白色警服,戴起大盖帽,手握二十响驳壳枪。

        ——“光番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但没有文化与领导闹矛盾,一气之下跑了,领导也顺便以不假而别为由把他开了。大约粮食关后的1962年,光番从望谟县的桑朗区带来了一个漂亮的媳妇,据说还是大户人家(或地主)的女儿。桑朗是布依族,不是苖族。”(黎州煌

 

        ——“这是原洪寨村民黎州煌发给我的。他是1955年生人,也是当年跟在我们屁股后的小屁该,是受我们影响较大的洪寨的村民。州煌后来在罗甸职业中学校长直到退休。”(蒙国清)

        ——“看到了,这下更有形象和细节了,我立刻加进去。看来光妻子是布依族了。谢谢国清弟!也通过你转达对黎州煌的感谢”(碧海心)

 

        ——“这是另一位洪寨村民黄学加(曾任古井镇长)发给我的。”(蒙国清)

        ——“王光番,1932年出生,2002年因病去世,享年70岁。......1952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回国,1954年退出现役后安排在望谟县桑郎区公安派出所工作,1958年因工作需要调整到东洲区平里河派出所工作。1962年为其安排工作问题与该所所长发生矛盾纠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性情急躁,用温水瓶打伤了所长的头部,这样,所里什么工作也不安排王光番同志去做。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光番同志便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带着妻子回家已超过十五天,后来就视为自动离职处理。

        王光番同志被处理回家后,无房居住,生活十分困难。后来就搭建了很简易的叉叉房与妻子居住在洪寨五队仓库背后,后来叉叉房将要倒塌,又迁到王光已家坎下搭建了两间草木结构房子。2001年得到当地政府关心,为照顾抗美援朝老兵,把原来的草木结构改造成了砖瓦结构。家境十分贫寒,长期享受国家救济粮、款等民政补助,当地政府免征各种税费。

        王光番与妻子前后生育了五个孩子(一男四女),其中两个女孩属于先天性弱势,生活不能自理。男孩6岁时因病夭亡,第三女孩20岁时也因疾病死亡,大女孩因神经病到处往外跑不知去向。现存第四和第五个女孩,其中第四个女孩也是神经病(一丝不挂)也到处乱跑,人们十分痛惜。唯独第五个女孩找了上门女婿已成家立业,现已搬到镇政府所在的居住。”(黄学加)

 

        上面两位洪寨知青和两位了解王光番生平的洪寨农民的回忆与描述,虽然有一些细节还有出入,比如光番参军的年龄,光番工作的地点,光番辞职的原因,“老鸟”死亡情况等等,但是王光番的一生已经有了一个大致清晰的轮廓——纵观王光番的一生,从一个十六七岁(一说二十岁)的小通讯兵,再到一个退伍的志愿军老兵,再到一个手握二十响驳壳枪的公安民警;从一个魁梧英俊的布依汉子,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在平塘(一说望谟)安家落户,到1962年辞职回家务农,前后生了一男四女,由于是近亲结婚,两个女儿是痴呆儿;再到将十七八岁的痴呆女儿100元卖给了广西人(一说自己跑了),后来便音讯杳无;再到漂亮的二女儿自缢身亡(一说因病而死);再到老年的光番疾病缠身,穷困潦倒,悲惨地死去。唉,这真是一条高空抛物线,越到后来轨迹下降得越猛,直到回归零点。

        那么光番的人生命运转折点在哪里呢?很明显是发生在1962年贸然地辞职回家。一个在册的公安民警,社会地位是尊贵的,经济地位是稳固的,生老病死是有国家保障的。光番没有文化,眼光看不了这么远。他性情倔强,意气用事,因受不了上级的气,而当时这份职业的工资养活一家人有点艰难的时候(1962年,谁家不艰难?),他非常糊涂地辞了职,造成了其后几十年的人生困顿。还有就是愚昧无知,不懂科学,娶了亲表妹为妻,结果生下了两个痴呆女儿。这在他下降很快的人生曲线上,又加上了更加沉重的累赘。说到底,还是因为没有文化,还是因为愚昧!     

        写完这一集,我的脑海中刻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影像:贡林寨那可怜的婴儿,出生没有几天便活活饿死,被两个男人从墙上拆开的木板空隙中递出来,悄无声息地埋入土中;小保蓉那浅枣红色日益萎缩的细细的病腿,那一大瓶酵母菌般的药片,还有她在上海深圳两地辛苦打工的情景;光番痴呆的女儿七八岁了,还光着脏得不像样子的身体,整天躺在火塘边;后来她长大了,被广西人用100元买走,其后下落不明;还有光番漂亮的二女儿“老鸟”未婚先孕,自杀身亡;再就是光番参加志愿军,在连部当通讯兵的影像;再有光番年轻时英俊潇洒,戴着大盖帽,手握驳壳枪的影像;这个自带光环的漂亮影像还不断叠印着家徒四壁,瘦骨嶙峋,羸弱多病,卧床不起,神情呆滞的老年光番的影像;还有知青蒙国清背着小保蓉四处求医,陪同保蓉一家人上黔灵山求神祈福的影像;还有洪玉刚在光番的病床前潸然泪下,取出身上所有的钱和值钱物品留给光番,在寒冬里把棉衣脱给光番的影像。啊,真令人嘘唏落泪,又令人感到欣慰。

        苦啊,我的父老乡亲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十九、父老乡亲(二) 2018-06-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lp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