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论”近些年颇有起头之势,原因无他,“老王家儿子,高中毕业没上大学,折腾这么些年,现在开宝马、住别野。”,“咱楼口卖凉皮那姑娘,学了两年医美,现在已经发家致富。”。
再转头看一眼自己,吭哧吭哧读到研究生毕业,出去一找工作,论经验论年龄,竟都处在下风,工资待遇更不能跟“开宝马的小王,做医美的姑娘”相提并论。
好想仰天长啸问苍天,读书到底还有没有用?
如果是探讨在高等院校里的专业学习,这个问题的答案会特别复杂而细碎。
一个名校的毕业证当然对就业有帮助;即使是普通高校,如果所读专业在全国排名靠前,毕业证对就业也有帮助;侧重于实验类、实践类、操作类的学科,接受一个完整的专业训练,肯定是重要的事情。
这么看来,读名校、非名校的名专业或实用的理工科,依然是一件比较靠谱的事情。
那么那些普通院校,在外行人眼里看起来“都是搞文字工作”的专业,读下来还有意义吗?
从宏观层面讲,能够经历并完成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对任何人的一生都具有意义和价值。
从微观层面说,那就要开始讲“我有一个朋友的故事…”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是我研究生时期的同学,性格温良,做事认真,说话绝对不会跟人大小声,可以说集中国传统女性美德于一体。
据她自己讲述在高中分文理班时,老师时常拿她举例。因为她在文科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选择文科班是因为适合而不是为了逃避理化,老师以此来教育那些为了逃避理化而选择读文科班的学生。
研究生毕业前,我们曾多次探讨未来的生活将何去何从,是继续升学还是工作或者留学。
当时我还处在选择期,她已坚定地决定回老家。
研究生求职无非是去高校或进企业。
这些年高校的入职标准越发水涨船高,教职基本都是博士起步,研究生往往进入高校也多是从事辅导员岗位,而好一点的高校,即使做辅导员也要看求职者的本科学历背景,是否党员等其他条件。
进国企的水更深,主要拼的是爹妈和财力,学历证书倒不是最最紧要。是不是国企子弟、父母有没有递得上话的关系、一个非常普通的职位需要10w或20w,这些条件都o不ok?
不ok那就去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吧,于是我这位朋友遇到了求职的第一道障碍。
报考事业单位,首先要在网站上填写报名资料进行资格审核,她的学历被审查为“不合格”。
不合格的原因是因为她所报的岗位专业要求为“中文、新闻、古汉语文学、文秘、广告学、传播学”类,而她的研究生方向为广播电视,被归类为艺术类,最终只好使用本科的文学学士学位重新递交报名材料。
与之类似的状况又出现在考教师资格证时,因为所学专业为广电方向,考语文科目的教资证,应聘时难免输给中文专业或古汉语专业的毕业生;考美术科目的教资证,这次倒是大学科方向都是艺术,可自己又真不是学美术的。
性格内秀,追求岁月静好的她只好先在一所小学教语文,周末做艺考培训班,之后在家人的帮助下,进入当地的一所高职院校任教。
虽然过程有些波折,但最终也算求仁得仁,得偿所愿。
从这位朋友的经历来看,若求职目标是进入高校,研究生乃至博士学历已是必备条件,但这张学历证书并不会让你的求职历程一帆风顺。如果不是个人条件极为优秀,依然需要诸多资源配合,才有可能谋到理想的职位。
再讲一个“我有一位朋友的故事…”。
准确地说,这位朋友是我的老师。
这位老师堪称学霸,就是我们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本硕均是211院校,博士就读于985院校,因为真心实意地喜爱古典文学,所读专业即古汉语文学。
这位老师就是大家头脑中所能描摹出的传统学者形象。治学严谨、为人严肃,校级学术骨干,不到四十岁,已成功申请两项国家级社科基金。以学术标准来说,可算极不错的人才。
如果按世俗标准来衡量呢?
这位老师曾在上课时,清楚地跟我们算过学校引进他来工作所给的费用,具体数额不便透露,基本持平于大学生在北上广工作一年的年收入。
他平日出差、旅行,多是选乘普快列车,鲜少坐动车、高铁。
最近有一个名为“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的榜单,是以大数据的方式进行统计排名。这位老师并未上榜,而我校另一位研究动画的教授名列榜中。毕竟以数据作为评判标准,眼下动画产业肯定是比古典文学更吸引眼球,更聚焦热点。
从这位老师的经历来看,如果你对某项学科确实有无以复加的爱,你愿为这个学科无怨无悔的付出终生,哪怕物质生活清贫,哪怕没有鲜花掌花。追求学术之路,读研读博是必经之路。
如果你对学术并无热爱,只是出于想被人称为“XX博士”的虚荣心或为了逃避就业而选择继续读书,这个学位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没有爱,任何事都很难做好。博士可以看作是学生生涯的终点,但实质是学术之路的起点。
如果是为逃避就业,认为进入高校便可轻松后半生,我只能默默地吐槽一句,这真是“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着个大鲨鱼”。
以上两个“我有一位朋友”的故事,都是我身边真实的事情。
真实的故事往往带着寒气,令人心凉,所以我们才需要心灵鸡汤。
我们听过各种各样的励志故事,比如“某某毕业于电影学院文学系,因为会写文案,做淘宝年收入几百万”,“罗振宇自己是博士,却说读书人必须换个活法,于是有了《罗辑思维》”等等。
听故事总是令人心潮澎湃。事实上,那些离我们有些遥远的传说,是如何从无到有,具体细节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但这些成功证明了知识能够挣钱,知识依然具有力量。
站在世俗功利的一面,一张研究生文凭的最大作用是帮你找一份工作,而想挣更多的钱,想创业,仅有这张文凭远远不够。
站在灵魂生活的一面,如果你真心热爱你的专业,对探求“为什么”有强烈的渴望,那读研读博对你的人生自然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如果再把话题拔高一点,无论是会当凌绝顶,独孤求败时,还是江枫渔火对愁眠之际,那些美而无用且还不怎么容易换钱的知识,却能给我们的心灵予以深切的寄托和抚慰。
所以与其说读书无用,不如说“不是没用,是用时未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