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和同学们一起去惠州聚会游玩,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了,谈论更多的是关于孩子的话题。我一样身在局中,对孩子的未来一样很迷茫,也许是因为受的打击太多也许自己本来也很普通,相对而言对孩子的期望也没有那么高,心态比其他同学平和一点。何况,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优秀跟你的基因有关,你本人不是天才孩子大概率也不会天才到哪里去, 但是跟你是不是优秀的父母关系不大,因为只要提供基本的环境,孩子他是否优秀是他自己的事情。
但是我们同学中依然有别人家的孩子,比如女同学G的儿子保研硕博连读,已经确定自己将来走科研道路,最近说是参加一次国际比赛中他们团队获得金奖,同时还得到了2.5万美金的奖金,很早就已经经济独立。同学说她儿子高中复读了一年,上了一个很普通的本科,但是大学期间特别刻苦,好像一下子就开悟了,然后四年苦读,每年国家级奖学金等各种奖学金拿得手软,不乱花钱,保研后都不需要父母给生活费了。问同学是怎么教育她儿子的,说也没有额外怎么样,放老家的,都是他自己努力,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和父母感情很淡漠,平时很少联系。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不仅优秀还要知冷知热,给他们更多的期望。
也有表现不怎么样的孩子,男同学D的儿子就被家里宠得无法无天,据我一个当老师的同学说他儿子简直没救了,不仅不服管教,妈妈还会护着。这次他妈妈也和我们一起,在她眼里,他孩子就是最好的,经常和他交流,比如想去哪里玩,想买什么,让父母不要管他等等。我问了一句,他去玩或者买什么都是他自己挣钱呢还是找你们要。他妈妈回答,肯定是找我们要啊,他还在上学哪里有钱。同学D说他儿子从来都是钱不够花,从来没有说有剩下的,不够就找家里人要。
可能因为周围都是男孩子居多,对于女孩子,我完全没有任何经验。在我们去海边游玩的路上,两个同学的女儿和我们一起,一路上两个小女孩就没有停过一路上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我头都被吵晕了。看他们的妈妈,十分淡定完全习惯了的样子,实在是佩服。因为在这之前,我和其中一个小女孩(12岁)单独呆了一个多小时,小女孩(别人家孩子的亲妹妹)基本上把他家所有的人际关系,她的喜好,她的朋友等等完全讲了一遍给我听,尤其是她喜欢的那些明星,听得我头昏脑胀,我记得好像是她跟我讲B站有她爱豆的综艺回放,然后很认真地停下来跟我介绍说B站是什么的时候,被我打断说我是B站的大会员,才停下来没有讲了,我也趁机走开了(不厚道)。
女孩子和男孩子早期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是有一些,但是有这么大吗?我不敢想象如果是我家孩子,他这么话唠会不会被我骂?又或者是因为一直没有家长静下心来听他们讲什么,所以他们只要有机会就会跟他们认为能听他们讲话的人多聊天?因为后期这两个小女孩有机会还是会找我陪他们玩聊天,这个时候我心态平和了很多,基本上他们说的我能参与就参与,不能的我就明确告诉他们。
家长和孩子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在絮叨这些孩子们的事情之前,和我家孩子视频了一下,因为他未来是走工程师的路线,所以让他去听听韦青老师的工程师思维的课程,顺便讲了讲我听课后的感受,希望他也能从中学到点什么。
未来,希望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