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文集
读书笔记《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第一、二章

读书笔记《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第一、二章

作者: 瑟尘丹青 | 来源:发表于2020-11-04 10:22 被阅读0次

读祝勇《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第一章夜雨西山。

  年轻的苏东坡看见了英雄迟暮的郭纶。他内心深处正风云激荡,还来不及收纳这般的苍凉与虚无。是美人就必会迟暮,是英雄就必会陌路,这是世界的规律。所有的绚烂,终会回归平淡。一个人经历的美,也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人的一生在盖棺一刻才有定论是否无悔!

    苏轼在仕途的枯荣,挣不脱小人突围是其一,其二奠定苏轼一生真正悲剧的开端,不是小人,而是一位高士~王安石。其三来源于他自己的个性,我“性不忍事,心中有话,如食中有蝇,非吐不可!"

    历史上所说的乌台诗案,"乌台"就是指御史台。"诗“就是指苏轼那些惹是生非的诗了,用写诗来反朝廷,这也是一大发明。苏轼是在湖州知县任上被抓的。那个写出梦溪笔谈的沈括,就是那个时候来到苏轼身边,表面儿上是来叙旧,实际上是来做卧底,骗取苏轼的信任以便搜集对苏轼不利的证据。

    整整130天以后,苏轼终于走出了监狱,被贬官黄州。他终于知道大宋政坛的深浅,那深度就是牢狱的深度黑暗寒冷。乌台诗案也被写进了中国古代文字狱的历史!

第二章人生如蚁

苏轼所谓生命中的成熟,不是圆滑,而是接纳。黑暗与苦难,不是在旦夕之间就可以扫除的。在消失之前,他要接纳他们,承认他们的存在,甚至学会与他们的共处。那些最难过最辛苦的时刻,也是他生命最领悟最超越最升华的时候。

初到黄州,寂寞中的孤独者,是苏东坡唯一确定的身份。花开花落,风月无边,可以抚慰脑子,却无法安抚肚子。苏东坡在黄州开垦了一块百余步废弃荒地,把这块地称为东坡,并自称东坡居士。

在这里他无需蝇营狗苟,苟且偷安。官场培养出来的表演艺术家,他们都是演技派,苏东坡是本色派,他不会装,也装不像。他的表演课永远及不了格。

苏东坡喜欢陶渊明,是因为他并不纯然是为了避世才遁入山林,而是抱着一种审美的态度来重塑自己的人生。他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他也不是避世,而是入世。这个"世",更真实,风和流丽,鱼跃鸢飞,一窗梅影,一棹扁舟,都蕴含着人生不能错过的美。

在黄州的寂寞生活,苏东坡反思了自己。作为书生语多在他来说全是扯淡,他以前以为话多是一个优点,以为话多可以改变世界,但所有的词语要么在人间蒸发了,要么就变成了利箭反射到自己的身上,让自己遍体鳞伤。

      苏东坡在黄州后,被压抑的自我才被唤醒,那份超阔的胸怀才被激发,他发现那些游戏笔墨才更贴近人的生命诉求。

    那些文字不是为他人而写,是为自己的本心,为一个人最真实存在的。一个人,只有敢于面对自己,才能真正面对众人。苏东坡在孤独中与世界对话,他生命中所有能够承受和不能承受的轻与重,都化成了一池萍碎,一份尘土留在他的诗和词中。他已经从幽怨和激愤中走出来,走进一个更宽广平坦的人生境界。生命的高贵不是体现出惊世骇俗,而是体现出宠辱不惊,安然自立,生命中的绚丽只是短促,而平静微渺坦荡绵长才是生命的常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第一、二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nw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