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我在丽姐带队的共读《诗经》群里,数数日子也差不多5个月了,庆幸自己没有掉队,有句话说得很对“世界不曾偏爱不劳而获的人,亦不曾辜负每个努力的人,你相信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看着群里书友们的书写日新月异,朗读的作品越发声情并茂,点点进步的背后一定是默默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
我还记得第一次交《关雎》作业时,那种羞涩与胆怯并存的感觉尤为深刻,还有对群里各人的作品无限羡慕之情,感谢老师们的鼓励与引导,也感谢各位书友们的结伴同行,更要感谢小茹的同行激励,因为你书写水平的火箭式进步,让我看到你的“火箭”是用认真、细致、不断苦练而来的,还有我俩独具特色的“莞色普通话”,因为有你的结伴而行,我少了一份胆怯,多了一份坚持,看到你从小白晋升为最为严格的书写点评老师之一,我由衷的佩服你的认真与用心,也视你为我学习的榜样与目标。
关于书写,刚开始的时候,我练习的时间用了不少,手也写累,进步并不太,后来我向燕子老师请教,也买了一套“八符格”基础笔画的练习本,每天按要求练习16个基本笔画,每天练习两到三页,有时间可以多练习几页。练写完基本笔画后再进行书写,手感特别好,横、竖、撇、捺、点、折、勾等笔画书写也比较好到位,以前老写不好的长横、斜勾、平撇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一句话:时间精力用在哪里,哪里就有收获。
因为前一段时间我用在《诗经》的学习时间与精力比较多,也略有一点进步,自从6月开始,我的古筝课开始正常上课后,我主要的时间与精力也都花的古筝练习上(老师要求我每天最少要练习3个小时甚至更多),所以我现在的精力主要放在古筝练习上,毕竟钱不能白花嘛!顾此失彼,一天的时间就那么多,人的精力也有限,说实话,我现在用在《诗经》学习的时间较以前也少了,书写与朗读水平在原地踏步的基础上有所退步,但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尽量做到按时交作业的同时也保持作业的基本质量,唯这样才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各位点评老师的认真负责 。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诗言志,歌传情,古老的诗歌在没有文字之前就口口相传,或喜或悲,或颂或讥,都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思妇劳人怨,这些情感用文字以诗歌的方式抒以表达。都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但我相信人的情感古今相通,而文字与诗歌就是最好的连接,《诗经》把古老的诗歌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虽然相隔几千年,但我读来依然一次一次的被触动。一段文字能让人感动,除了文字本身,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些文字让你读到了人生的一部分因而产生了共鸣。无论生命是长是短,总有些事情被深藏,有些事情被淡忘,有些事情则随着时光而流逝。而当你读到一段文字或诗歌时,沉睡的记忆被唤醒,或熟悉或矇眬,但一定是你生命中曾有过的经历或回忆。
从周南、召南、邶风、庸风、卫风、王风、郑风、到了齐风,一路读来,我们也领略到《诗经》中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想想《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愿景;想想《草虫》中“未见君子,忧心忡忡”的苦苦思念,想想《黍离》中的“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种命运无常,世界沧桑;还有《桑中》的甜蜜,《定之方中》的铿锵,《君子阳阳》的欢快,《遵大路》的不舍·····有炙脍人口的,也有不为人不熟悉的,但每一首诗本身都独具特色,与众不同。每次朗读前,我都会多参考几个译本,多听几个朗读版本,尽力想像诗中所要描写的场景,当你脑海里慢慢有了丰富的画面感,加上音乐的渲染,朗读起来的感情也容易被带出来。我这个人情感比较柔软,泪点也比较低,尤其对那些离别相思的诗特别有感触,读着读着就忍不住泪流哽咽,那些思而不见、不依不舍、默默守候的画面跃然眼前,如果你把自己当作诗中人,你一定会心有所动,倍受感染。
《诗经》的创作源于生活,是对真实生活的一种升华,大苦大乐也保持着坚毅与自强,同时也不失于温柔与善良,千难万难也永葆着对未来美好的希望。《诗经》的特点:温柔敦厚,诗教也!《诗经》使人读后心灵澄清,感情温柔,为人敦厚,这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为人之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虽然我们的学习难以达到古人那种纯洁高尚的境界,但在品读《诗经》中,慢慢去领略诗中的真、善、美,用坚韧的态度去面对困难,用温柔的心态去理解他人,用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未来,我相信这样的人是可爱的,这样的人生是值得期待的。
诗三百,我们已经学了将近一百,刚开始的热闹慢慢变得有点平静,但依然不泛精彩,无需犹豫,更无理由放弃,少有人走的路不是没人走,而是走到最后的人为数不多,我希望也相信在“共读国学·日日新慧”里一直有你有我也有她,一群人一定会走得更好更远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