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京城游记(一)——大栅栏

京城游记(一)——大栅栏

作者: 六月_陌上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1-05-13 21:37 被阅读0次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平稳,这个“五一”小长假外出旅游人数超过了疫情前的人数。多年节假日未曾出去旅游的我,今年也蹭了个热度———到北京去旅游了一圈儿。

      因为有亲戚朋友在北京,所以吃住不用操心,只需买个车票就可以过去玩了。

      北京是文化历史名城。可以旅游的地方太多了,长城、故宫、颐和园、十三陵等热门景点人满为患,不想去和他们拥挤,所以只去了城里几处人不多的景点,以文化旅游为主。

      第一站去的是大栅栏。北京人读做“大石烂儿”(dà shí lànr)是京市前门外一条著名的商业街。地处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从东口到西口全长275米。自明朝永乐18年来,经过500多年的沿革,逐渐发展为店铺林立的商业街。

      从前门下车进入大栅栏,看到街道上的人也非常多,北京本地的人这个时候不会来这里,大多是外地来北京旅游的人多。街道两边商铺林立,街区内的购物、餐饮、娱乐等店铺鳞次栉比,各家老字号分列其间,行走在期间,感受到浓浓的北京文化氛围。

    从东口进入,刚走几步就看见了“老北京布鞋店”,虽然它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有连锁店,但是在这里看到还是非常的亲切,因为它的根在这里。“稻香村”点心是北京的老字号,每隔不远都有一个店铺,每个店铺都人满为患,多是外地人前来购买礼品,都想把正宗的稻香村糕点带给自己的亲人们尝尝。再往前走,看见了“全聚德”、“都一处”、“馄饨侯”等饭店,都是响当当的北京老字号,建店都有1000多年的时间。

      顺着人流慢慢前行,一个门店上“盛锡福”几个大字映入了眼帘,原来这就是久负盛名的“盛锡福”帽子店,这可是名副其实的老店了。“头顶盛锡福,脚踩内联升(鞋),身着瑞蚨祥”,是过去老北京人富贵的象征。这是“中国冠帽文化博物馆”,进去看看,果然名不虚传,各式各样的帽子挂满了墙壁,摆满了柜台,帽子不仅样式新颖,质量也非常的好,当然价位也都不便宜。试戴了几顶,感到不太满意(也有价格的因素),便退出了店铺。

      正是节假日,街道上人也多,店铺也非常热闹。看着“祥义号银作局”的店铺内,正在打造银首饰的小银匠非常的专注,禁不住停下一下看了许久,这可是一锤锤纯手工制作呀!

      走着走着,一个高大的门楼庄典雅,上面三个大字“瑞蚨祥”显示出了它的不平凡。这就是著名的“瑞蚨祥”丝绸店,因为喜欢丝绸,一定要进去看看的。店铺很大,里面分上下两层,一楼多是卖各种真丝面料的成衣,二楼多是高级定做,一件衣服价格多在万元以上。在这里我看到了多年消失的布匹,宽带的柜台上放满了一卷卷各种各样的真丝面料,这种场面好多年不见了。偶尔只在电影的画面里看到过,禁不住用手抚摸面料,高级真丝的感觉真是好。


      瑞蚨祥创始人是孟传珊(字鸿升),是孟子的后裔,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人。他以经营土布开始,字号为万蚨祥。就到上海、青岛、天津等地设立连锁店,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经营品种也日益增多,增加了绫罗绸缎、皮货等高档商品。

        1876年当时年仅25岁的瑞蚨祥掌门人孟雒川把目光投向了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大栅栏,在清光绪初年,由孟觐侯在前门外鲜鱼口内抄手胡同租房设庄,批发大捻布。清光绪十九年(1893)以后,洋布大量涌入中国,孟觐侯向孟洛川建议,开设布店,孟洛川出资八万两银在大栅栏买到铺面房,成立北京瑞蚨祥绸布店。瑞蚨祥门店到清末民国初年,瑞蚨祥已成为北京最大的绸布店。拥有五个字号,即东鸿记茶庄,瑞蚨祥总店 (也称东号),鸿记皮货店,西鸿记茶庄,西鸿记绸布庙(也称西号),均位于大栅栏街内。

      了解了 “瑞蚨祥” 兴起的来历,心中对这个老字号的牌子充满了敬意。

      再往前走,来到了“内联升”鞋店,这个被被称为“中国布鞋第一家”的老字号鞋店里,摆满各种各样的布鞋,从古到今各个时代的布鞋琳琅满目,真像是一个布鞋博物馆,各种各样布鞋的样式让我大开了眼界,真是名不虚传。

      走着走着,有点累了,坐在街边的木凳上休息了一会儿,再往前走,目及之地,“王麻子”剪刀、东来顺饭店、同仁堂药店、德云社茶馆、六必居等等是老字号。当然还有其他许多老北京的特产小卖店,如茶店。首饰店、兔爷儿店等等,真是太多了,根本逛不过来。

  但是,最让我忘不掉的是,那里的小吃!

      小吃多集中在廊房几条胡同里,里边道路狭窄、卖吃食的商家,一家挨一家,店门前摆着火炉、或煮或蒸或炸,热气腾腾、香味各异。

      那里卖什么的都有:像炒羊肝、炒耳朵、驴打滚、卤煮火烧等,再加上外地的“名小吃”真是数不胜数。

      大栅栏不仅集中了北京的许多老字号的店铺。还曾经还是京城的娱乐中心,许多著名戏楼、茶馆、书场,以及北京历史上最早的电影院均落户于此。如大观楼电影院是中国电影的诞生地,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是在这里播放的。

      走着看着,不知不觉逛到了大栅栏的西口,不到300米的街道,逛了两三个小时,饱了眼福,也饱了口福,也累坏了身体。但是,收获满满,精神和物质。

相关文章

  • 京城游记(一)——大栅栏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平稳,这个“五一”小长假外出旅游人数超过了疫情前的人数。多年节假日未曾出去旅游的我,今年...

  • 京城游记

    离开北京城的土地,踏上飞机的那一刻,我回头望着眼前灯火通明的首都国际机场,心里五味杂陈,作为一个考研人,自己漫长的...

  • 道听途说 火烧鲜鱼口

    道听途说 火烧鲜鱼口 北京城大栅栏斜对面就是鲜鱼口,现在成了北京美食一条街了。在清朝的时候,也是店铺林立...

  • 豆汁: 京城游记

    豆汁真是臭。一股腐臭、酸臭味,几不可闻,入口尤甚。 汪曾祺《五味》里提到臭味食品,有臭豆腐、臭千张、折耳根等。臭豆...

  • 开封灌汤包

    平地一声雷, 炸晕了王掌柜 民国11年春节刚过,还在正月里,北京城内大栅栏一家临街的店铺前,突然响起一阵震...

  • 我的北京一日游

    昨天下午 16:38到北京南站,坐20路直接到达大栅栏,不到五点半就到了,夜游大栅栏。 大栅栏(...

  • 京城游记2:故宫

    怎能不写故宫呢,这是我逛京城的终极目的地。骆宾王说,“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不清楚自...

  • 京城游记(伪攻略)

    考完试没啥事儿,就北上京城玩几天。由于是学生党,消费比较经济。从郑州出发,去了五天四夜,不加路费花了七百五左右。可...

  • 京城游记(一)好天气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从深秋到初夏,我到京城了七八次。把要紧的事情办完,有时间有心情的时候,就一个人逛逛,或者见一见...

  • 北京大爷怒摔古茶壶

    我的老老舅住在北京大栅栏胡同里,今年80多岁,老汉一辈子就喜欢清静,自由自在,年青时在北京城里开粮店。解放后,又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京城游记(一)——大栅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qs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