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亲近母语,感受不一样的语文课

亲近母语,感受不一样的语文课

作者: 虾写虾闹 | 来源:发表于2019-11-24 10:39 被阅读0次
          11月的金陵,虽已快至小雪节气,但与南国温差无几,梧桐、枫叶、金黄是对南京的第一印象,很庆幸在这儿参加了新一届“亲近母语”论坛。

         

    冬月南京六位取经人

            6场大咖演讲,四场圆桌对话,八节名师课堂,成尚荣、朱自强、汤素兰、乔光辉、徐健顺等专家学者名师亲临论坛,每节课,每场演讲都让我碰撞出火花。在我孩时的记忆里,“亲近母语”就是那个孩子和母亲的侧脸标志,参加亲近母语研讨活动以后,我脑海里出现的最深刻的一个词语便是“感动”。如果以后将语文老师叫做母语老师,我想,做为老师是幸福的,浪漫的,诗意的。

    母语教育的概念

          母语教育,是不是简单理解为语文教育呢?对于儿童母语教育的概念,徐冬梅老师在开场以主题“用母语构筑世界”的演讲做了精确的解释,母语教育不是以应试为目标的语文,以工具化的字词句训练为教学内容的语文,也绝不仅仅是校园里的语文课,它是让孩子们具备用母语阅读世界的能力,同时母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根基,它培育着未来公民的语言面貌、思维认知和内在精神,造就着未来社会的雏形。

    母语教育课堂

          重点是聚焦于儿童本位,是完整的“人”的课堂,是最真实的、实践的、对话的、生长的课堂。

    亲近母语课程实施方案提倡在教好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开展《日有所诵》课程、主题阅读课程和整本书阅读课程,也鼓励学校探索母语文化体验、研究性学习等提高性的课程。——摘自徐冬梅老师主题演讲

    徐冬梅老师作主题演讲

    母语课堂的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知识:语文、字词句、必要的尝试、语文训练;

    ②技能:听说读写

    2.核心素养目标:文学审美和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根基与理解

    3.“育人”目标:情感发育、人格养成、价值观培育

    母语教育的重要性

          母语教育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使人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是每一个个体对宇宙、世界、国家、族群、集体生命的自我认识;倡导母语更是文化的自信,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

    母语课堂实例

          三天的研讨会中,呈现了八节名师课堂实例,从“用母语阅读世界”到“阅读课”“写作课”再到“教材中古诗怎么教”“整本书阅读”无不精彩纷呈,特级教师周益民的阅读课给创造性复述以支架,教方法,梁琳老师关注儿童的天性,以多问为什么,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张学清老师的写作课充满魔性,注重情节的跌宕;古诗教学课上白皛老师,让学生在声音中感受画面,建立声音与画面的关联;徐建顺先生的吟诵,婉转悠扬,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伟大;阅读交流课到底该怎么教?牛宇用思维导图带孩子们梳理故事,聚焦人物,最后回到整本书······一堂堂巧妙的课堂设计,感性的人文情趣,理性的课程思维,透过课堂,给我们一线教师更多的启发。

    周益民老师执教阅读课

    写作课实例

          仅以“写作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例,我对于写作课,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老师,到底是教孩子写应试作文,还是教他们写文章?是固定写作思维和写作素材,还是鼓励创作?值得思考。通常的写作课堂:老师出一个题目,给范围;玩一次活动,做一次游戏;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一切都有所依据可循。但这是完全正确的吗?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经验不足,体验不够,孩子缺乏理解,导致他们最不擅长虚拟现实题材的作文,所以文学创作,文学想象尤为重要。

      好事件是编出好故事的种子;          好思路是写出好故事的梯子;              好画面是生动好故事的镜子                                                     

          本次写作课研讨会,共呈现了三节课程,童诗微课《一片叶子落下来》“看过了春天的花朵,听过了夏天的蝉鸣,穿过了秋天的彩衣,我可以释然地落在大地上。”这句优美而赋有哲学性的诗句,很难想到是三年级孩子写出来的,事实却是如此,你看,著名的诗人老师丁云通过让孩子们观察秋叶的图片,把自己想象成叶子,去产生共情,用一个词语说说自己将要凋零的心情,发散思维,“害怕、骄傲、快乐、自由、释然······一步步引导孩子去想象,把孩子说过的话,一行一行地写下来,就变成了很美的诗。原来,写诗如此简单,拿起笔,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记录下来就是诗。

       

    丁云老师《一片叶子落下来》

          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刘颖老师的写作微课《学习写一个人的特点-选择事例的秘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路径:写一个人的特点从典型事例入手,以《差不多先生》和《怕浪费的奶奶》两个故事为例让学生找出两个故事的特点,再想到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人,把他们的鲜活特点说出来。学生纷纷想到自己身边的家人、朋友、同学,素材全出来了,那么素材太多,怎么才不累赘啰嗦,在选择典型事例时,刘颖老师还交给学生一个奥秘,给这些事例进行排序、分级,有浅到深,根据刘老师提供的写作提纲,孩子们写下《急性子的爸爸》《一根筋的妈妈》等题目,听起来就很有趣。

         

    刘颖老师—学写人的一个特点

          张学青老师的课内写作课:《情节:折磨读者的秘密》,她先通过分析《桥》《穷人》《在柏林》《狐狸与野兔》以及纪录片《熊的故事》,告诉学生,小说要精彩,就得要矛盾,有虚构的情节,情节去到哪里,故事的终点就在哪里,以《桥》为例,在洪水爆发,村庄将要被吞噬的生死存亡关头,老村长阻挡儿子插队,将他留在最后,最终二人被水吞没,这是故事的矛盾之处,也是扣人心弦之处,通过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发现情节折磨读者的秘密:矛盾与冲突、一波三折、陡转、留白。利用这些秘密,设计情节,就可以创编出读来比较吸引人的故事。

           

    张学青老师执教作文课

            三节课,各有侧重点,但都体现出了写作中创作,想象的重要性,著名儿童作家汤素兰老师在主题演讲中说:“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充满创意的。在作文训练中,应该强调创新与求异思维的训练,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不落窠臼。”对于如何引导孩子写作。汤老师建议:“我们要帮助孩子用丰富的生活增加经验,用有效的阅读唤醒经验,让他们学会观察和独立思考,放飞他们的想象,他们的写作就有了源头活水。”

    反思&感悟

          近三天的研讨会,流程紧密,从阅读课到写作,从古诗教学到整本书阅读,让我看到了聚焦儿童本位的母语课堂,使我明白教师要带着思考、情感进入课堂,而充满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辨的课堂才是真正让学生受益的课堂。

          做为老师,我们是一名点灯人,不仅在课堂上要为孩子搭建学习的支架,我们语文老师,还要成为学生生命成长、母语学习的最大支架。很赞同徐冬梅老师所说的为生活而学,为应用而教,为传承而教,为创造而学,一次的学习,既是一次的自我完善和思考,做为一名母语老师,我一直在路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近母语,感受不一样的语文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sk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