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提问传达出来的意思似乎是:我想要去上海,而考学是唯一的途径,现在这个唯一的途径行不通了,怎么办呢?
首先“无论怎样拼命学习”是一种主观的状态。每个人对“拼命”的理解不同,所以告诉别人自己在“拼命”,但是实际的行动可能大相径庭。
讲一个猎人和猎狗的故事。猎人带着猎狗去打兔子,猎狗拼命追赶,兔子拼命逃跑,最后还是让兔子跑掉了。其他的动物问兔子为什么这样也能跑得掉,兔子说,因为我为了活命全力以赴,而猎狗只是尽力而为。
有看到这两者的区别吗?那似乎就是“看上去拉直了的绳子”和“真的充满张力的绳子”之间的本质不同。
不知道你是不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对着书本和习题但是无法真的有效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但是“花掉了全部时间”这件事会给人带来一种虚假的满足感,觉得这样就是全力以赴。实际上“一个方法无效却依然反复使用它”,以及“没有别的方法了只能无谓地堆砌时间”都不是最好的方案,重要的是思考和创造,改变原有的惯性,寻找新的出路,让事情“有效地”推进。学习已经是投入产出比最合理的事情之一了,只要不断地刻意练习,就会有收获。等到开始进入大人的世界,都不要提付出和回报成比例这件事了,很多时候努力也不一定有成果,不努力更是会错过,从高中、大学的时候开始,就是人生进入放下幻想认清现实的阶段。世界开始展现了它真实的样貌,要求人们不能再继续当一个孩子,天塌下来不会再有人帮你撑着,要为自己的每一步选择负责——负责的意思就是,选择的后果会无法回避地落在你的头上,哪怕埋怨别人也无济于事。
接下来我想说的是“去上海”这件事。
如果这是你非常非常渴求、当做极其重要的目标要去做的事,那就集结资源去实现它,这里的资源包括方方面面,有资金与能力的准备,时机的判断,人际关系的处理(比如家人是否支持,是否能够在新的城市得到接应),最重要的是,心态上是否准备好了,要离开家乡,去过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这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抉择,所以不要一味强调“客观条件没有满足”。很多事情都不是万事俱备了才开始的,谁的人生也没有一本手册,都是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你是否相信“眼睛看不见之物”呢?哪怕有失败的风险,遭遇各种各样困难的风险,也坚定地要踏上未知的道路?
如果山无法靠近我的话,我就去靠近山。有一个经常被讲起的比喻: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回家的道路被挖了大坑,无法通行,你当然想都不想地换一条路走;如果第二条路被倾翻的大树挡住,你还会找第三条……总之,你不会就此坐在路边说我不回家了,你终究会费尽心思也要达成“回家”这件事,这是因为目标是坚定不动摇的,所以阻碍无法成其为阻碍。而现实中的很多事,都是因为人们走在路上就混乱不已,时而觉得这事可行,时而又想要放弃,当然无法朝向目标前进。一架飞机在起飞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那它也就无法到达。
所谓“去上海”也有千万条道路,首当其冲的是本科考上上海的大学,这是你看到的离自己的生活最近的方向,但如果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有困难,曲线救国的方案有几个呢?可不可以等到研究生再去呢?可不可以考个上海附近高铁可达的城市,然后依然可以周末过去看剧呢?(据我所知很多姐妹是这样的)可不可以去上海实习?可不可以去上海交换?可不可以在其他城市站稳脚跟然后付得起通勤的机票?你愿意为实现这个愿望隐忍地等待多久?……道路千万条,回家第一条……(打住),意思就是,如果确定了目标,就百折不挠地靠近它,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心地说,我为我的人生努力过了。为实现这个目标展开调研,做足功课,这也是一个人自己肩负的责任,并不会有什么救世主挥一挥手,告诉你朝着他指的方向走就一定所有愿望都实现,哪怕做最初步的信息筛选甄别的工作,都是自己的事。
就是很麻烦,就是不能假手于人,就是需要恒心和行动,如果你寻求的是“不用费力就能够实现愿望的方法”,那凡人这里是没有的,去找阿拉丁神灯吧。
而当你看到父母每日辛劳,这可能触动了你,我不知你体会到的迷茫是“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回报他们”或是“害怕以后过上这样忙碌看不到尽头的生活”还是别的什么,也许是父母的力量有限,无法给你带来什么助力,只能靠你自己。
那么这就是你所在的现实,无论脚踩在哪一级阶梯上,都要从这一步开始,也是古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我想要”是极其珍贵的初始推动力,只有这种信念感的存在,才能让一个人发动自己的潜能,迎向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地探险。
最后推荐两个人的故事,一个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日本电影《垫底辣妹》,一个是北大保安的故事(链接这里),希望他们能够为你带来启迪。祝一切顺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