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向自己提问:
假如我是爱她的,我会怎么做?
我的回答:
我会把生命包括我的一切都给她(他),
做一些她(他)一定会喜欢的事,
让他开心(不是哄他开心),
全心全意心甘情愿的为他付出,
(不是报怨满腹的),
他好了我就会好,
亦或是我好了,他就会好吧!
毕竟身教胜过言传嘛!
再次向自己提问:
假如我觉得我没那么孝顺呢?我会怎么办?
我的回答:
对应该孝顺的人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孝顺他们
当然不只吃饱穿暖这么简单
首先对他们说话时我要《和颜悦色》,
这一点很难做到的,你可以回想一下,
你对顾客老板都能很容易做到,可对父母,
和颜悦色真的很难,
好像很多人都觉得父母欠你的。
《礼记》有云:有深爱者,必生和气,有和气者,必生愉色,有愉色者,必生婉容。
不停的放下你拥有的一切,
去让好的环境重塑你,这是成长的捷径。
放下不是成长的代价,放下就是成长本身。
曾经也许你以为这样是最好的,
但现在你会对曾经的这样怎么看呢?
也许是后悔,也许是称赞,
但愿你不会为了你现在的选择而后悔吧!
三思而后行,孔子曰:“再思可也”。
鱼头的故事:时间停止画面定格,一位奄奄一息的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用颤抖的声音和儿子诉说临终遗言。她说:“其实妈妈一辈子也没有喜欢吃鱼头,之所以总是吃鱼头,那是因为我要把最好的鱼肉留给你吃。我多么想要吃一回鱼肉啊!”母亲带着遗憾走了,可留给儿子的确是无尽的内疚与懊恼。儿子锤胸顿足,抱头痛哭,不停的埋怨自己怎么没有早一点发现妈妈也喜欢吃鱼肉,至少让她吃一次也是好的。
看似她是个好妈妈,但我以为如果当初妈妈在第一次吃鱼时就告诉孩子,妈妈不喜欢吃鱼头喜欢吃鱼肉多好啊!母子就都不会有遗憾,妈妈的付出不是心甘情愿的,导致了她心理上筑起的大坝在最后一刻崩塌了,留给儿子的是一辈子的内疚。难道在我们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不是应该觉得开心么?看见他们吃着你做的饭菜,穿着你熨好的衣服,开着你给他买的车,住着你给他的房。幸福感不是应该从我们的心底油然而生么?
另一个故事:妈妈做的饭菜好难吃好难吃,她自己也知道。可还是每次都会给爸爸留饭菜。可爸爸从来不吃,总自己做,那一天爸爸自己炒了我盘虾,儿子在一旁看着直眼馋,爸爸看见了问,是不是看着就比你妈妈做的好吃,儿子赶紧点头说是,以为爸爸要给他吃了呢!满脸期待的表情,谁想到爸爸接着说:“爸爸告诉你一个道理,想吃好吃的饭菜,长大了以后就要学会做饭!”长大后儿子真的学会了做饭,并且为之骄傲,给心爱的人做饭,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多么幸福且幸运的一家人啊!
我的反思,
我要改变自己,
不是为了谁而改变,
而是我通过学习知道,
这样做会使我变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