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有一个66元的智慧彩蛋,聪明如你,不想看看么~
思维导图我们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上一次听书60秒讲的是什么还记得吗
每天3次,每次7分钟的日报内容应该也是蹲坑读物
在各种零碎化时间学习理念的狂轰乱炸下,我们不断汲取,甚至连蹲坑也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学习的完整路径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闭环过程,从输入到发现,揣摩,再到输出,思考,总结,最后再反馈到输入程序中。比如我们每天操作的电脑,它的鼠标和键盘就负责执行输入,那硬盘或者U盘等就是记录,负责输出被读取,在我们需要输出时提供元数据信息。如果读取失败或者元数据不匹配,则证明以往输入也是无效的,我们就要再次思考,这是一个循环过程。在我看来,循环与闭环在这里的意义等同。
微信学习交流群若干,关注了各种公众号,手机界面一个叫【成长】的文件夹也挤满了各大App的logo,它们每天都按时push主人,然后利用各种零碎化时间,一个一个划掉,完成当天任务,明天再以此重复。
可是大家却忘记了最重要的执行命令【输出】,你真的还记得25天前在地铁里看的一篇让你差点坐过站的好文吗?如果学习没有在最短路径内输出,就跟我此刻按下键盘却没有文字被记录,体验大概就是我想把键盘砸了一样吧。
知识本身没有力量,只有通过大量的沉淀再创造,赋予它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才有了它无与伦比的魅力。我们可以与同事朋友分享昨天看的一本好书,在知乎没有被置顶的帖子里寻找感兴趣的问题并给予解答,阅读了一篇好文之后留言评论写下自己的感想,或者我正在尝试做的一样,写下近期的学习思考,大家一起分享讨论。同时,需要确保在可以达到的最短时间内完成一次循环,输入的内容也会随时间变质。
如果
你:你说的我早都知道,但是并不知道要输入什么呀,怎么办?
我:对方正在输入......
第一次发公众号,希望有更好的写作排版体验,所以在小伙伴那里取经用Markdown语言简单编辑的,如果不写文章,可能就不会倒腾这些,这就是一种倒逼机制。当要做的某件事变成一种刚需时(前提),可以是自我驱动,也可以是被动,就会顺其自然地解锁输入的各项技能。
6年级的小盆友过关于去与未来的思考6年级的作文不都是记叙文吗?还有过去和未来这种命题?感慨...
给外甥点个赞,毕竟把多少节课都数出来了,肯定不是为了凑字数
让学习发生,让思考发声,就跟学生上课都要交作业一样重要哦!
公众号名字叫【老水说】,当时随便起的,关注了一个号叫【老金扯谈】,就是给杜蕾斯做文案的那个老金,觉得很牛逼,模仿了一下,现在要换个名字,希望胖友们可以不吝赐教~~
关键词:分享学习成果,推荐有意义的书,或许是某个好用的App,一张有意思的图片,健身房的那些事......可能是不定期... 好杂啊...
私信或留言,如果被宠幸了,66元红包马上到账
最后,据说看完留言评论随手转发也是一种输出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