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框架
image.gif总体框架分为三个部分:
l 存储层和原语层:Graph类是图计算的核心类,内部含有VertextRDD、EdgeRDD、RDD[EdgeTriplet]引用;GraphImpl是Graph紫烈,实现图操作;
l 接口层:在底层RDD的基础上实现Pregel模型,BSP模式的计算接口;
l 算法层:基于Pregel接口实现了常用的图算法。
二、BSP是什么
BSP全称Bulk Synchronous Parallel,即整体同步并行。
BSP中,一次计算过程是由一系列全局超步组成,每个超步由并发计算、通信和同步三个步骤组成。
image.gif每个超步包括三个阶段:
-
本地计算阶段,每个处理器值对本地内存的数据计算
-
全局通信阶段,对任何非本地数据进行操作
-
栅栏同步阶段,等待所有通信行为的结束
总结BSP模型有如下特点:
-
计算划分为超步集合,有效避免死锁
-
计算和通信分开,简化了网络拓扑和通信协议
-
采用障碍同步方式,所有进程需要等待其他进程都完成计算
三、底层存储
A、数据存储结构(点分割)
1、vertexTable(id,data):id为顶点id,data为顶点属性
2、edgeTable(pid,src,dst,data):pid为分区id,src为源顶点id,dst为目的顶点id,data为边属性
3、routingTable(id,pid):id为顶点id,pid为分区id
image.gifB、内部索引结构(大概意思就是建立索引,在图结构发生变化时,不需要改变RDD数据,只需要改变索引结构即可。这也是graphx高性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1、data:存储当前分区所有边的attr属性数组;
2、vertexAttrs:存储顶点的数组。
3、index:相同srcId第一次出现的srcId及其下标;
4、global2local:spark私有的Map数据结构GraphXPrimitiveKyeOpenHashMap,保存vertexId和本地索引的映射关系。其中包含当前partition中所有srcId、dstId与本地索引的映射关系;
5、localSrcIds/localDstIds:global2local.changeValue()返回的本地索引,global是顶点的实际ID,其对应的索引称为local;
6、local2global:记录所有的vertextId数组。其中会包含相同的ID。
使用过程:
1、根据本地下标取vertexId:localSrcIds/localDstIds->index->local2global->VertextId
2、根据vertextId取本地下标&属性:VertextId->global2local->index->data->attr object
四、分区策略及数据更新
A、分区策略
共4种分区方式
1、RandomVertexCut:根据srcId和dstId进行hash后分区;
image.gif2、CanonicalRandomVertexCut:与RandomVertexCut类似,但会将两个顶点之间的所有边在同一个分区(如,有向图1->2,2<-1,则这两条边会分到同一个分区);
image.gif3、EdgePartition1D分区:根据srcId进行分配,一个顶点连接的所有边都存储在一个分区,存在超级节点问题(某节点几乎连接了所有边);graphx默认分区方式;
image.gif4、EdgePartition2D分区:整个图看成一个系数矩阵。行号根据dstId获得,列号根据srcId获得。源码中乘以一个较大的素数是为了减缓分区不平衡的问题。
image.gifB、数据更新机制
如图所示,一个拥有6个顶点的图被划分成了3个分区。顶点RDD、边RDD、路由表如图所示:
image.gifgraphx会根据路右边从顶点RDD中生成与边RDD分区相对应的重复顶点视图(ReplicatedVertextView),它的作用是作为中间RDD,将顶点数据传送至边RDD分区。
重复顶点视图与边RDD进行拉链(zipPartition)操作。即,将点数据赋值到边RDD中形成triplet三元组。分区内部更新顶点数据,同时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需要更新的顶点在减少,因此集群中数据移动的量也会相应减少。
重复顶点视图有四种模式:bothAttr(src和dst都要)、srcAttrOnly(只要src)、destAttrOnly(只要dst)、noAttr(不需要顶点数据)。
image.gif五、Pregel API介绍
A、核心函数
1、节点处理消息函数:vprog
2、节点发送信息函数:sendMsg
3、消息合并函数:mergeMsg
B、详细介绍
1、vprog:(VertextId, VD, A) => VD表示 (节点id, 节点属性, 消息) => 节点属性。作用是接受消息,并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更新节点属性;
2、sendMsg:EdgeTriplet[VD, ED] => Iterrator[(VertextId, A)]表示(边三元组) => Iterator[(目标节点Id, 消息)]。其作用是根据所定义的标准,判断是否向邻接点发送信息,如果条件满足,则发送Iterator[(目标节点, 消息)];否则发送Iterator.empty。
3、mergeMsg:(A, A) => A表示(消息, 消息) => 消息。作用是,由于途中每一个节点可能有多个邻接点,该函数将接收到的多个信息进行合并处理。
C、举例讲解
题目:计算出指定ID的二跳邻居有哪些?
测试代码如下(求解ID==1的顶点的二跳邻居):分别定义了vertextProgram、sendMsg、mergeMsg三个核心功能函数。
image.gif画图展示具体执行过程:
1、原始图
image.gif2、经过第一轮迭代
image.gif3、经过第二轮迭代
image.gif4、最终结果
1的二跳邻居分别是3和5
六、与图数据库的关系(如neo4j)
1、针对简单查询(如,指定顶点的N度关系人)或简单的图可视化,可以使用neo4j
2、若OLTP类的任务,则neo4j更适合
3、若做挖掘更多,则graphx更适合。因为graphx提供了pregel通用编程接口。而neo4j除了自带的算法,其他情况就得完全自己去写代码实现了,更加复杂
七、GraphX提供的常用算法及可能的应用场景
1、PageRank
做什么:估计当前节点对其相邻节点的重要性,然后再从其邻居那里获得节点的重要性。一个节点的排名来源于其传递链接的数量和质量。PageRank虽然被谷歌抛弃了,但它还是被广泛认为是检测任何网络中有影响力的节点的常用方式。
可能的应用场景:用于广告投放或者给用户打标签。如,1000个人微博里关注了一个影响值很高的博客,而该博主是美食博主,则可以给关注用户推送美食广告,或者给关注用户加上美食标签。
2、LabelPropagation
做什么:基于邻域多数的标签作为推断集群的手段。这种极其快速的图形分割需要很少的先验信息,并且被广泛地应用于大规模的社区检测网络中。这是理解图组织的一个关键方法,通常是其他分析的主要步骤。
可能的应用场景:社区发现
3、StronglyConnectedComponents
做什么:定位节点组,其中每个节点可从同一组中的所有其他节点按照关系的方向到达,常被应用于深度优先算法。
可能的应用场景:在零售推荐中,它有助于识别具有强亲和性的组,然后将向那些尚未购买商品的群体推荐首选商品。
4、ShortestPaths
做什么:计算节点与所有其他节点之间的路径,以及其与所有其他节点的总和值(成本,距离,时间或容量等关系的权重)并得出总和最小。
可能的应用场景****:在可用数据维度较少的情况下,可以获取用户的K近邻。如,只有用户之间交互数据,则可构建用户间的交互图,计算与目标用户交互最频繁的K个其他用户。
5、TriangleCount
做什么:一种社区分析算法,它被用于确定经过图中每个节点的三角形的数量。如果一个节点有两个相邻节点而且这两个相邻节点之间有一条边,那么该节点是三角形的一部分。三角形是一个三节点的子图,其中每两个节点是相连的。算法返回一个图对象,我们可以从它上面提取节点。
可能的应用场景****:大量地用于社交网络分析中。它提供了衡量图数据聚类分析的方法,这对在社交网站(如LinkedIn 或Facebook)中寻找社区和度量区域群落的粘度很有用。Clustering Coefficient 是社交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的度量标准,它显示了一个节点周围的社区之间的紧密程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