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梦,白色的夜。
两个世界不能越。
谁将一切改变?

这是谍战剧《风筝》海报中的话,记录着红色和白色在一个世纪内的默默无闻。
我喜欢这部剧,细想了下,原因有三:
一是这部剧跨越历史时间长,从1946年一直到文革、改革开放, 隐秘战线工作者不只在刀尖下跳舞,也有漫长历史生涯下的悲苦。
二是人物不再纯粹脸谱化,不因立场分出好坏,双方对于信仰、人性、情感的挣扎,这是过去影视剧中少有触及到的。
三是现实当中这部剧的上映也经历了漫长的五年时间,一些饰演者的仁与义和剧中有对映。既是剧成就了人,也是人成就了剧,这才造就了难得的经典。
隐秘战线的这种默默无闻很苦很累,付出也不为人知,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有点近似于孔子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但是从反面探讨下,同时转换下这句话:不因为别人的不知而自身不气、不恼,究竟是难在哪了?
-1-想获得更多认同是天性
比如你最近上传了一条朋友圈,一天后,你是希望看到众多的点赞、评论和围观,还是希望无人问津,无人关注呢?
想必我们多数是前者,如果是后者,微信里可能只有自己。
这是作为群居动物本性,希望获得更多关注、赞同,与友人互动。
发的朋友圈虽然也是记录,但是我们更想让朋友分享自己的心情。
我们想获得更多认同,穿的漂亮想获得别人欣赏,干的漂亮想获得别人赞赏,把自身的光彩分享出去是我们天性。
-2-想不被误解是天性
孩子还不到五岁,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总在动呀跳呀。
有次在楼下玩,看到和他一块玩的小朋友在哭,就问孩子是不是你做的。
孩子非常委屈,着急的说,是小朋友跑的太快摔倒了,不是我弄的。
孩子小,受到误解时会非常生气,会急于说清楚,而这种天性也会一直伴随到长大。
在成人社会,工作生活中被误解是大概率的事,很难做到豁达,很难不影响心情。
想解释清楚、想不被误解是我们的天性。
-3-孤独是每人都有的柔弱处
人很多,但能找到互相理解的人很难。
曲终人散后,江上数峰青。在繁华散尽,留下的是永恒孤单。
这种孤单是每人都有的柔弱,虽然说享受孤单后会让人内心变得更强大,但想必没人天生愿意,强大这是后天环境逼迫造就。
如果能选择,六哥应该很想做一个普通人,默默无闻地生活在新中国的阳光下。
周围人的不知、不解容易加深孤独感,这种感觉很不妙。
如果可以,不希望是人不知而不愠,更希望是人人如龙,都有赤子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