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人就是把年龄看得太重

中国人就是把年龄看得太重

作者: 雁北688 | 来源:发表于2018-08-18 09:14 被阅读0次

    “25岁了,要好好找个对象了!”

    “都快30岁了,你们还不快点结婚生孩子吗?”

    “毕业5年了,你的月薪还没有5万吗?”

    “你已经快30岁了,已经不是18岁,没那么多时间谈恋爱啦!”

    ……

    曾经有人做过调查,每10个亚洲女性中就会有4个对年龄感到焦虑,有8个对变老感到不快乐。而且有66%的中国女性将年龄看作内心的焦虑。

    前阵子,俞飞鸿的一段话又上了热搜。
     
    她说:“我只是说我并没有那么着急去选择说,我到什么年龄我就必须要有一个实际的婚姻……我觉得哪个更舒适,就处在哪个阶段。”

    ▲ 俞飞鸿

    确实,我们经常听到最多的话之一是“什么年龄应该做什么样的事”,“你都这个年纪了,怎么还没有结婚”这一类的话。

    年龄成为评价一个人优秀与否的标尺,尤其是对女性而言,在某个年龄段没有实现结婚生子的事,就要被认为是某种程度的失败者。

    在中国,年龄感可能是女性最大的杀手。

    /

    年龄不过是数字,年龄感却是焦虑与恐惧

    /

    朋友小恩,今年28岁,因为单身,这几天不堪家里人的催婚,经常处在相亲中。

    那天见面,她又向我大吐苦水,我问她:“那如果你不喜欢这样子,为什么还要去相亲呢?”小恩瞪大了眼睛:“我也想快点结婚啊,好怕过了30岁更难,那不是很失败……”

    图片|《相爱相亲》电影截图

    年龄,本来不过是一串数字,但对于小恩来说,年龄却是外界扣下来的紧箍咒,更是自己的恐惧。


    因为害怕不一样,害怕所谓的“被同龄人抛弃”,害怕在他人眼光里成为一个失败者,所以她把自己的人生安在一个精确的年轮上:7岁读小学,18岁读大学,22岁大学毕业,25岁谈恋爱,28岁结婚,30岁前生孩子。

    只要这个年轮有一关没有扣上时,人就会变得焦虑:是不是自己没有做好才会这样的?下一步怎么办?

    我们常常说,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只是外界的看法,“30岁要结婚生子才是人生赢家”这样的想法只是上一辈人对人生的认知。

    但是,渐渐地,你会发现,其实就算是年轻的人也慢慢给自己戴上这样的镣铐,因为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在意别人的评价,一旦接受了被评价,也就交出了对自己人生的部分主动权。

    年龄感,说到底是用年龄绑架了自己:把自己的焦虑与不安归结为年龄的原因,再在年龄的变化中感到更深的焦虑与不安。


    /

    年龄感,你的人生从此有了保质期

    /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里面的女生从出生之时,手腕上便带有日期标签,提醒着她们过了30岁,就过了人生保质期。可是,男孩子并没有这样的束缚。

    于是,她们打球挥洒汗水的时候,担心别人在讨论自己的时间线。她们小心翼翼地谈恋爱,担心对方看见自己手上的时间线。甚至去相亲时,对方也会打量着自己的手腕,估算着保质期还有多久。

    这样的感觉不知你是否似曾相识?虽然没有手腕上的那条时间线,但总是无形中有了这样的约束:

    “25岁了,要好好找个对象了!”

    “都快30岁了,你们还不快点结婚生孩子吗?”

    “毕业5年了,你的月薪还没有5万吗?”

    “你已经快30岁了,已经不是18岁,没那么多时间谈恋爱啦!”

    ……

    曾经有人做过调查,每10个亚洲女性中就会有4个对年龄感到焦虑,有8个对变老感到不快乐。而且有66%的中国女性将年龄看作内心的焦虑。

    年龄感,让我们的人生有了“保质期焦虑”。若不按时按点完成目标大事,那就会错过最佳赏味期限,焦虑也如影随形。

    可是,人生哪有什么正确答案和正确时机?每一个刹那做出的决定,每一个人生的节点,都是属于每个人的独一无二。

    走过了,经历了,自然就是你的。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生活置于他人设定的时间标准里呢?为什么不能过无龄感的人生呢?


    /

    无龄感的人生,是尽心而活

    /


    什么是无龄感的人生?

    也许很多人会想起俞飞鸿、徐静蕾她们,想单身就单身,不想结婚就不结,想冻卵就冻卵,高兴了就出来拍戏,想休息了就去玩。她们的人生里,没有我什么时候应该做的事,只有我想做的事。

    但也有很多人说,她们从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走到行业的顶端,自然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可是,平凡如我们,又如何拥有无龄感的人生呢?

    我想,那大概是一种心态吧,一种不把年龄当成限制,只想丰盛地活着的心态。

    张艾嘉做金马奖评委主席时,定制了一批鞋子给提名的人。然后她就在鞋袋上写了一句话:我才不过是64,跑起来,路仍长。

    或许这就是一种无龄感的人生。张艾嘉也是一名演员、导演,她确实也走到行业的顶端,但是她的生活里,依然有结婚、生子。热爱着电影,一辈子都不会退休,但她也在做妻子、做母亲。

    无龄感的人生,并非说要像徐静蕾一样去冻卵,或者像俞飞鸿一样单身,而是不要因为年龄就限制了自己的人生,就规定自己一定要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或不做什么事。

    无龄感,是不把年龄设为限制,而是尽心而活。

    年龄感,杀死的是我们对于人生的追求。它用一种设定,杀死了人生中的其他可能性。


    年龄感,杀死的是我们的生活节奏。它把我们绑架到一场倒计时里,要在那个时间点做完所有事


    年龄感,杀死的是我们每个人本来都可以拥有的不一样。它用一些标签,固化了外界和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与定义。

    无龄感,是解绑掉那个绳索,告诉自己年龄不过是一个数字,重点是自己的成长与渴望。

    无龄感,是抛却这个社会的固有标签,只听从自己的内心而活,只顺应自己的节奏,无论是快是慢。


    无龄感,是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不需要为了年龄而结婚生子,不应该因为年龄而充满焦虑,而是为自己想要的一切真切地活着。

    因为年龄不过是一个数字,而人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却可以一直都在。

    如果青春指的是一段生理年龄上的时光,那每个人都有。但如果指的是一种朝气蓬勃、勇于尝试、有好奇心和新鲜感、敢于反叛的心态,我想我们很多人未必真的拥有青春。事实上,我们很多人的生活轨迹是“未大先衰”,“未老先衰”。为了高考,我们可以压抑爱好、全盘接受标准答案;为了赚更多钱,我们可以成为自己最痛恨的人——而这些,都很有可能是我们在15岁-25岁时做的事,在我们拥有最年轻的身体的时候。

    青年节刚刚过去,我们国家对青年的定义是“14-28岁”,而联合国将“青年”的年龄上限延至了45岁。从世界人均寿命走向80岁的趋势来看,联合国的定义无疑是更为合理的。

    我并不赞同《致青春》里的青春观。电影里,郑薇对死去的阮莞说:“阮莞,只有你的青春是不朽的”。如果青春就只是一段非常短的年龄区间,那我们所有人的青春都终将死去。相比之下,几年前的《老男孩》对青春的致敬更有诚意。青春是热情,是好奇,是勇敢,是尝试,是不信邪,是在我们体内跳动的一颗小火苗,随时有窒息死亡的可能,它需要我们的呵护,然后可以一直燃到70岁。没错,滚石乐队的老头子在70岁还在舞台上玩摇滚,还唱着“我无法得到满足,我就是要不停去试、去试、去试……”,这应该是对“青春”的更纯正的诠释。

    中国人习惯在年龄上互相和自我胁迫,尤其迫害女性整体观察起来,中国人对年龄,特别是女性年龄的看法,还具有一种动物性的狭隘,仿佛还停留在过了30岁就要挂掉的原始人时代。我们在年龄上的相互胁迫和自我胁迫简直就是一种“集体犯罪”。

    最可怕的一种是全社会对女人的胁迫。

    中国男人择偶,看女人第一就是要年轻。有人发现美国人娶的中国太太多数不漂亮而且年纪偏大——40岁的中国女人在国内根本不受待见,但出了国,境遇就完全不一样。在中国征婚网站上,男人几乎一律要25岁以下的女人,而西方男人对于年纪基本不设限。西方男人并不是不知道二十岁的女孩更能带动荷尔蒙,但他们对女人的欣赏超越了完全动物性的原始冲动。比起纯粹的年龄来,他们更想知道一个女人爱玩什么运动,爱听什么音乐,爱读什么书籍,有过哪些生活经历,是否和自己有共同语言。

    在社会观念上,连中国妇联都将28岁定义为“剩女”的门槛,可见女人们生活在多么危险的环境里。“女人30豆腐渣”的恐吓还无处不在,导致女人在年龄上强烈不自信。相比之下,法国女人的青春可以绵延到五六十岁,在我们这儿是老祖母级别的人,仍然可以穿得优雅美丽,谈一场浪漫的恋爱,享受男人的欣赏和赞美。

    另一种非常显而易见的是长辈对年轻人的胁迫。中国的长辈也大多是一群未老先衰的人,个人生活严重匮乏,自己一辈子没啥指望,就全指望在子女身上了。对老去的恐慌更加剧了他们对年轻人的控制。典型的中国爹妈就是在孩子20岁前千叮嘱万叮嘱别谈恋爱,一到了大学毕业就开始安排各种相亲,各种唠叨:“年纪不小了啊,要抓紧了啊”“你再不结婚生孩子,我就要犯病了啊”,“隔壁的小王,都当爸爸啦”。我们这儿有一大群大爷大妈,年纪大了没事做,就等着抱孙子来填充晚年,要是孩子一说“不急,还早着呢”,他们就开始追溯他们的年轻时代,“还早啊!想当初我在你这个年纪,都几个孩子的爹(妈)了呀。”他们火急火燎地提醒着你:你已经老了。哪怕你才刚毕业两年。

    还有一些特别喜欢自我摧残的。穿梭在80后90后里,你会听到大量的抱怨:“我老了。”“我已经是个资深剩女了。”“再不嫁人就没人要了。”“00后都要出来了呀,岁月不饶人哪。”——我的感觉是,这群人从来就没有年轻过,接着又迅速地老去了。

    伪青春必然速朽,真青春无需缅怀

    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而速朽的,只是伪青春,就和一盆塑料花没两样。真的青春,是不朽的。与其缅怀它,不如保护好它,它可以在你身上存活得更久。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人就是把年龄看得太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wxiftx.html